中华龙

王军馆长与来参观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的外国留学生合影

首届三五将军文化月共和国将军林开园将帅后代合影

2006年5月5日在三五文化中心有幸和毛泽东主席嫡孙毛新宇博士和六位共和国将军合影

纪念援老抗美五十年,援老抗美老兵为共和国开国将帅林和援老抗美群英谱敬献花篮

2018年“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群体)颁奖典礼在哈尔滨电视台举行

王军荣获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奖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资讯 > 三五文化网 | 东风浩荡

三五文化网 | 东风浩荡

2022年07月26日 08:39:05 来源:解放军报 访问量:3000
【人物名片】王言传,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人物名片】邓联云,火箭军某旅三级军士长,荣立三等功2次。
【人物名片】尹国荣,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人物名片】常春生,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东风浩荡,雷霆万钧。战略导弹每一次成功发射,都凝结着官兵的心血和汗水,汇聚着“驭剑人”的智慧与勇毅。多少次出征,他们不辱使命,托举神剑腾飞,在九天之上划出壮美弹道。

本期《士兵面孔》,让我们关注火箭军某部4名战士。他们常年战斗在导弹吊装、特种驾驶、危险品测试等重要岗位。长剑飞天时,那一道道腾飞的烈焰,是对他们最美的礼赞。——编 者

战斗在“火山口”上

【人物名片】王言传,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还会冲上去吗?”

“会的!一定会!”

看了一眼手臂上的疤痕,王言传坚定地点了点头。

这条淡淡的伤疤,星星点点留在王言传右小臂上,如同一枚永不磨灭的勋章,无声地述说着那段与危险“掰手腕”的经历。

那是一次特种介质转注,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定位停车、连接软管、检查密封、开启压力泵……马达发出低沉而绵长的轰鸣。一车又一车的特种燃料,通过转注管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龙宫”深处。

王言传把一双粗糙的大手放在转注软管上,感觉那汩汩流淌的燃料,仿佛血液一般,正从自己体内流向傲然挺立的导弹。

转注阵地开设在一片崇山峻岭中。天高云淡、树木苍翠,鸟儿在无忧无虑地欢唱。作为单位资格最老的转注技师,王言传无暇欣赏眼前的美景。他紧绷神经,密切关注着转注工作的进展。

“特种介质发生泄漏!”突然,对讲机里一阵急促的报警声打破了现场的宁静。

这种介质沸点低、腐蚀性强,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爆炸。从当兵第一天开始,王言传就加入这支战斗在“火山口”上的团队,长期从事储存、运输和转注工作,多次执行实弹发射、演习演训等重大任务,排除多起故障特情。

和“老朋友”打了20多年交道,王言传深知燃料泄漏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他没有丝毫犹豫,三步并作两步冲到任务现场。

眼前,转注车已被滚滚浓烟掩盖,燃料在离心泵的压力作用下,从转注管路中喷射出来,发出“扑哧扑哧”的声音。年轻操作号手们只在教学片里见过这种场面,一时都慌了神。

“必须尽快堵住泄漏口!”千钧一发之际,王言传一头钻进浓烟之中。

泄漏现场能见度很低,管路纵横交错,加上转注车的反复碾压,地面十分湿滑。这一切,都在考验着这名老兵的应急处置能力。

王言传猫着腰摸索着,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跨过一条条管路,检查一个又一个阀门,凭借丰富的经验,很快找到了泄漏位置。

泵机的巨大压力把腐蚀性液体打成雾状,喷射在防护面罩上。王言传近乎本能地迅速关闭压力泵,拿起堵盖堵住泄漏口,手上的皮肤也因此沾染了燃料。

剧烈的灼烧,让他手臂上瞬间长满红色的小疙瘩,越挠越痒、越抓越多。简单清洗消毒后,王言传一边指挥号手继续转注,一边给战友们加油鼓劲:“转注就是打仗,阵地就是战场。”

得益于危急关头的有效处置,这次任务有惊无险地完成。返回营区的路上,王言传摇下车窗,清新的空气瞬间涌进驾驶室。车窗外熟悉的景色从眼前掠过,一行行挺直的松树在微风吹拂下点头微笑,似乎在向这个久经考验的铁血战士致敬……

漂亮的“十环”

【人物名片】邓联云,火箭军某旅三级军士长,荣立三等功2次。

大山深处的夜安静得出奇,除了偶尔传出的几声虫鸣,再也没有任何声响。置身夜幕之下,似乎能听到大山呼吸的声音。

突然,急促的警报声响起,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发射演练在某旅野外驻训场骤然打响。邓联云从行军床上一跃而起,穿好战斗装具,迅速奔向特装车库。

在那里,经过精心维护保养的长剑战车在静静等待着他。健硕的车身、迷彩的涂装、稍稍前倾的车头,在微光照射下散发出冷冽的金属光泽,俨然一位待命出征的钢铁勇士。

这是一款“三超牌”导弹发射车,超长,超宽,超高。邓联云熟练地跃进驾驶室,转动点火钥匙,发动机发出轰鸣。发射车迅速驶离营区,向发射阵地疾驰而去。在车灯的照射下,近处一排排树木迅速后退,远方黑压压的群山迎面扑来。

车队很快驶离主路,消失在密林深处。没多久,一个狭窄的弯道就像长在运输动脉上的梗阻,影响了车队顺利开进。

头顶是茂密的树枝,右边是山体,左边是路沿。转弯过程中稍有不慎,轮胎就会悬空,几十吨重的车辆极有可能侧翻。

邓联云紧紧握住手中的方向盘,轻踩油门踏板,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车辆前进。此时,前、后方指挥员也早已下车,挥舞着手中的荧光棒,为他指示调整方向。

在战友们的协同配合下,邓联云精准操控着导弹发射车,在路上留下一道近乎完美的弧线,险而又险地通过了这段弯道,向预定作战阵地继续挺进。

然而,容不得邓联云松一口气,前方还有一个考验正等待着他。

这个考验,就是定点停车。为了保证导弹打击精度,操作规程对导弹车占领阵地的进车路线、定位精度都有十分严苛的要求。如果把发射车比作一杆自动步枪,定位停车就像是在据枪瞄准,而靶标大小比一个巴掌大不了多少,难度可想而知。

再高的难度,也难不住久经考验的老将。这些年来,邓联云先后驾驭3种不同型号的导弹车,钻密林、闯戈壁、上高原,多次遂行高强度演训任务,早已练就了一身“百步穿杨”的硬功夫。

对中、卡线、进点,在离定位点还有不到10厘米的时候,邓联云猛地一脚踩下刹车,发射车借助惯性,稳稳当当地停在预定点位——又是一个漂亮的“10环”!

紧张的战斗发射随即打响,此起彼伏的口令声、各种仪器设备运转的声音,在大山深处交织着。

邓联云迅速加入战斗发射的队伍。看着墨绿色的导弹在夜幕下迅速起竖,傲视苍穹,满头大汗的邓联云拍了拍身旁朝夕相伴的“老战友”,露出胜利的微笑。

力与美的交响

【人物名片】尹国荣,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黄沙漫卷、狂风呼啸。一场实兵实装演练在西北大漠悄然打响。

运输导弹的车队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发射阵地疾驰。上坡又下坡、入弯又出弯,车尾掀起一路狂沙。

看着越来越近的导弹车队,尹国荣深吸一口气,整理好着装,戴上白手套,一头钻进吊车控制室,握紧操纵杆,做好根据指令吊装导弹的准备。

这几根操纵杆,是尹国荣最亲密的战友、最忠实的伙伴。尹国荣记不清和它们一起并肩战斗过多少次了。每次出征前,他都会精心保养好吊车,将操作手柄用红色绸布仔细包裹好,一如呵护自己的孩子。

随着一声沉闷的刹车声,导弹运输车平稳地停靠在发射阵地上。体形壮硕的导弹静卧在运输车上,在车灯的照耀下,散发出墨绿色的光泽。

虽然曾数百次完成导弹吊装、多次执行实弹发射任务,但每次近距离与导弹亲密接触,年近半百的尹国荣心中都会感觉参与导弹发射,就像在聆听一曲力与美的交响。

一切准备就绪,每隔5分钟一次的短时气象预报却让人有些揪心:地面瞬时风速较快,呈周期性变化。

此时,吊车控制室里的尹国荣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如果正常起吊,几十吨重的“巨无霸”在大风中一旦不受控制发生碰撞,将带来严重后果;如果推迟起吊,则意味着战斗发射的所有计划都要往后推迟。

现场寂静无声,大家都在期待着气象预报员传来好消息。

5分钟、10分钟、15分钟,气象条件一直没有好转的迹象……一向沉稳的尹国荣也有些焦躁起来。这是一个不良的征兆,吊装导弹犹如穿针引线,是个细致活儿,任何一点情绪波动,都可能对操作精准度带来影响。

尹国荣脱下白手套,反复揉搓着双手,深呼几口气,又对着掌心猛地呼出几口热浪,再次握紧操纵杆。感受着“老战友”身上传递过来的信心,尹国荣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

少顷,发射场区气象条件出现转机,闪现出一个短暂的吊装窗口。

尹国荣转动点火钥匙,吊车发出沉闷的轰鸣声。在地面操作号手的配合下,吊具顺利连接导弹弹体,钢丝绳紧绷,做好了吊装准备。

风速刚刚符合临界值,吊装口令随即发出。指挥员把允许起吊的绿色信号旗舞得呼呼作响,在大风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圆弧。

尹国荣缓缓推动油门、起吊导弹、垂直翻转、精准装填。五根操纵杆在他手中交叉变换,吊臂在半空中稳稳当当地执行着每一个动作。

随着一连串精准无误的操作,导弹在最短时间内精确占领阵地,现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走出控制室,看着墨绿色的导弹昂首问天,尹国荣也长舒了一口气。这一次,他们又实现了一次新的突破——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完成导弹吊装任务。

青春年轮

【人物名片】常春生,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嘀嗒、嘀嗒……”时针的跳动,让此刻的常春生感到既紧张又平静。紧张是因为时间不等人,平静是因为不容半点疏漏。

凌晨2点,常春生依然坐在专业教室里,逐句逐字地研究手头的测试操作规程。他用不同颜色的笔在规程教材上写满各种记号——红色的是要关注的重点环节,蓝色的是需要判读的关键数据,黑色的是技术安全要求……

常春生的工作,是给某特种装备做“体检”。这种特种装备,系统复杂、构造精密、危险性高,测试过程稍微出现一点失误,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手头的这本测试操作规程,是他即将执行的一次重要测试任务的基本遵循。只有先在规程上将每一个流程分析透彻、每一组数据校核无误,组织操作时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底。这既是操作要求,也是常春生长期坚持的一个习惯。

夏夜的风吹来,没有一丝凉意。常春生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抬眼望向窗外,繁茂的银杏树叶在风中发出沙沙声响。看着眼前熟悉的场景,常春生不禁有些感慨。他觉得自己和这些银杏树一样,春来发芽、秋深落叶,将青春的年轮镌刻在一行行坚实的足迹上。

看了一眼表盘上的日期,离正式执行任务只剩下不足2天时间了。在这之前,他还有很多工作要完成。

常春生是在返程的军列上受领这项新任务的。就在几天前,他还在西北大漠深处遂行实战化演训任务。任务刚一结束,他就接到了参加新装备测试接收的通知。

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一向沉着冷静的常春生也有些着急上火,恨不得身上长出翅膀,立刻飞回单位。

回到营区,还没来得及回趟家看妻儿一眼,常春生就钻进专业教室,投入到紧张的前期准备工作中。短短几天时间,他完成了方案拟制、装备检查、特情预想、模拟训练等工作。

这样的测试操作,对常春生来说,其实并不陌生。

那一年,团队首次组织某关键部件测试操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没有成熟的号手可以安排,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团队从上到下面临着巨大压力。

“我来!”关键时刻,常春生第一个报了名。

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口罩、护目镜……常春生把自己裹成了“粽子”。测试操作现场,安静得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他深吸好几口气,双手灵巧地操纵着机械臂,进行技术检测。直到完成最后一项测试走下战位,常春生才发现自己浑身都湿透了。

这一回,虽然不是第一次组织高危材料和设备测试,但因为准备时间短,来不及一遍遍反复训练磨合,常春生必须在脑子里把测试操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细细过一遍。

“嘀嗒、嘀嗒……”时间还在悄然流逝。常春生微眯着双眼,再次将目光聚焦到这本薄薄的操作规程上,逐行逐句进行审读校核,直至没有任何一个问题,才放下心来。

合上操作规程,常春生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对完成好这次任务的信心又足了几分……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三五文化网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三五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马端街65号
联络QQ:1360781304 网站值班电话:1800460693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