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文化网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铭记】七十五年前,解放哈尔滨
2021年04月28日 11:35:00 来源:哈尔滨日报 访问量:3323次
作者:叶勇
【引子】
《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一三九师师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入我国东北境内与日军作战的苏联红军,定于1945年11月开始撤兵回国。但是,国民党政府要求苏军缓撤,以图保持东北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不落入我军之手,为其调动军队、控制大城市、发动全面内战创造条件。为了打破国民党独占东北的企图,党中央决定在苏联红军撤出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市的同时,迅速歼灭三市的匪伪武装并夺取之。
七十五年前 解放哈尔滨
2021年4月28日,是哈尔滨解放75周年纪念日,作为共和国长子,哈尔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那么,在75年前,作为新中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在哈尔滨发生了什么?解放的过程又经历了什么?近日,记者在四野后代联谊会十纵分会秘书长姜淑芬的帮助下,查阅到大量军史资料,联系到多位参与解放哈尔滨的主要将领的后代,共同还原75年前,哈尔滨旭日东升的前前后后……姜淑芬的父亲原名姜英富,1923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县,1940年5月化名姜柏川,参加哈尔滨地下党活动,公开身份是哈尔滨有轨电车司机。
姜淑芬说,当时,她的父亲和一位陈姓车长经常出去散发传单,在电车司机和车长中积极做秘密宣传工作。1944年6月,陈车长突然被日本人抓走了,经过严刑拷打没有得到任何线索,日本人残忍地把陈车长装在麻袋里从楼上扔下摔死。此时,上级通知姜柏川,从安全考虑,马上撤出哈尔滨。1946年,由于有过哈尔滨生活工作的经历了解哈尔滨地形,姜柏川加入了359旅侦察队。根据“红二方面军纪念馆”史料记载:359旅就是后来号称“四野红军师”的部队,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7军,番号为139师,其战斗作风英勇顽强,攻防兼备,是47军第一主力师。其前身是湘东红军独立第1师,后发展为红8军、红6军团,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这支英雄的部队创建了湘赣边区革命根据地,参加了长征、延安保卫战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以及诸多战役而闻名于世。1946年1月,359旅开赴东北剿匪,下辖7个团,是当时东北民主联军编制最大的一个旅。各团分布于木兰、东兴、巴彦、方正等地。当时,国民党的“东北行营”建立了“地下军”和特务组织,从事监视进步团体、制造谣言、进行暗杀等勾当,专门对付共产党。其间,他们利用日本投降后残存在市内的大批日伪武装,及国民党的地下先遣军、特务、土匪、汉奸和兵痞流氓等人员,编成形形色色的杂牌军。当时除宾县、呼兰、巴彦和双城4个县在东北民主联军的控制下,其余县城均被敌方占领,不少共产党员和干部惨遭杀害。当时,哈尔滨驻扎的苏军随时可能撤离。根据中央精神,东北局命令359旅在松江军区部队的配合下,以359旅为基础,成立夺取哈尔滨的临时指挥部,在苏军撤离时解放哈尔滨,建立北满根据地中心。任命松江军区司令员李天佑为指挥、359旅旅长刘转连为副指挥,共同负责制定解放哈尔滨的作战计划,统一指挥和协调各部队的行动。李亚滨,1947年8月出生在哈尔滨,是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李天佑将军的二儿子。据他介绍,李天佑在一本回忆录中记载“1946年3月,陈云就解放哈尔滨问题生动地比喻:‘必须从困难着想。认真侦察部署,要用宰牛的刀子来杀鸡。’”按照指示精神,李天佑查阅各种敌情资料,制定作战方案,几乎每天都拿着一支红蓝铅笔研究军用地图,仔细琢磨敌我兵力情况、武器装备、行军路线、通信联系、军需供应、战地急救、后勤支援等情况。经过几昼夜辛苦工作,终于制定了一个立足于“打”的解放哈尔滨方案。李亚滨说,由于这是我党领导的部队第一次攻占大城市的军事行动,因此李天佑在布置任务时,特别注意保密。
“父亲后来跟我们讲,当时他告诉参谋陈锦渡,让他马上去一面坡,找到温玉成司令员,传达攻占哈尔滨的作战命令。陈锦渡赶紧掏出小本准备记录,我父亲立即按住他的手说:‘只能用心记,身上不准带任何有字的东西。当天去,当天回。’”李亚滨回忆说。李天佑向陈锦渡口述命令,总共200字左右,一共说了两遍,直到陈锦渡点头表示全部记住,且复述无误。临行时,李天佑再三嘱咐:“一路上不要多说话,对任何人都不要讲,只能到了一面坡,找到温玉成司令员后向他传达。”起初,宾县被确定为进攻哈尔滨的出发地。陈锦渡传达命令回来后,李天佑立即从通河县率队前往宾县。到达第二天,李天佑拿了一份哈尔滨地图,让陈锦渡按照作战方案,准确地标出兵力部署和进攻路线。整整花了一上午时间,作战图终于完成了。但说来也巧,其间,陈锦渡出去上了一趟厕所,回来后突然发现桌上那张新标好的作战图不见了。他连忙问首长是否拿去看了,得到的结果是没有。陈锦渡惊出一身冷汗。李天佑听说后十分着急,马上命令封锁路口,分头搜查。他气得拍着桌子说:“你身为参谋,举足轻重。这张图标记着主力二、四团从哪里突进,分区独立团从哪里突进,整个作战意图全在上面,丢失了,那还得了!”陈锦渡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但就在这时,忽然听到桌后发出哗啦一声响。他拉开桌子一看,那张新标的作战图正夹在里面,完好无损。原来是一场虚惊。李天佑不禁笑了起来,语重心长地对陈锦渡说:“当参谋,任何事都要小心谨慎、细致认真,出不得半点差错啊。”在李天佑和刘转连的周密部署下,战备工作井井有条。1946年4月上旬,指挥部接到信息,苏联红军将于4月28日撤离哈尔滨,解放哈尔滨的时间进入倒计时。
为了能够更好掌握城内情况,指挥部决定在攻城前,再进行一次化装侦察,359旅参谋长刘子云决定带领旅侦察科科长方刚化装成皮货商人,潜入哈尔滨市区一探虚实。后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刘子云将军是江西人,方刚则是上海人,考虑到操着一口外地口音,一开口说话准会露馅,于是二人一路上只能装哑巴。今年75岁的刘南征是刘子云将军的女儿,小时候,父亲曾给她讲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当时天还冷,城市里只有个别商铺点着灯。二人一前一后走到一家店铺门口,打算向老板了解一些情况,谁知刚一开口,就听到身后有人喊:“老总,您需要点啥?”“老总”是当年国民党特务对共产党、八路军的称呼,刘子云心想:“坏了,碰到国民党特务了!”于是,刘子云将手放到马褂里,紧握着子弹上了膛的驳壳枪转身就走,方科长心领神会紧跟其后。二人跑到马路左边,却发现右边又上来几个人,一帮国民党特务跟在二人身后十几米远的位置。二人路况不熟,三拐两拐,竟走进一条死胡同。眼看就要和国民党特务短兵相接,突然,外面传来苏联红军巡逻部队的马蹄声。二人冲上前截住马队,向巡逻苏军说明情况,并跟着苏联红军前往苏军指挥部。见到苏军巡逻兵,尾随的国民党特务撒腿就跑。根据事先部署的方案,解放哈尔滨从东向进行。1946年4月8日,359旅奉命从木兰、东兴、巴彦、方正等地出发,在哈尔滨市东北部约10公里的黄山嘴子地区集结。同时,通知哈南分区王奎先部队在顾乡屯一带待命,并调北安军分区一个团占领江北要地,还派人在哈尔滨市南岗设立军事联络点,收集敌方情报,随时研究敌人动向。4月13日,359旅逼近三棵树,并占领了太平桥,控制了飞机场。1946年4月25日至27日,李天佑和刘转连根据侦察结果和对敌情、社会情况的研究分析,决定将进攻的主要方向从东转到南,原因是此处地势更平坦,对进攻有利,中间没有大的江汊子、桥梁等障碍,最关键的一条是这里有一条公路,可直接通向南岗,对整体作战指挥和通信联络更加有利。为了防止敌人搞破坏,攻城部队明确提出:在部队攻城过程中,将市内划分“三片”,分别为道里、道外、南岗;确定了“四个重点保护目标”,分别为发电厂,自来水厂,面粉加工厂,车站、码头和铁桥。此外,还制定了“五条具体措施”:一是部队进城加强巡逻,防止敌人乱中破坏;二是宣传党的城市政策,揭露敌人自称“正统”的欺骗宣传;三是收缴武器,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四是工厂照常开工,商店照常开门营业;五是搞好仓库、医院、营房和公共场所的安全警卫。解放后,被授予中将军衔的刘转连将军曾写过一份解放哈尔滨的经历,如今被68岁的女儿刘晓粤保存。刘晓粤说,当时,717团、炮兵营、骑兵大队等主要兵力,配备在哈尔滨南面的王岗、174高地、双榆树和平房以北的地段上,主攻方向指向南岗。719团配备在哈尔滨东面的王乡屯、靠河寨之间,攻占道外。特务团配备在哈尔滨西南的陈家岗、王岗车站附近,主要负责道里。718团在平房附近作为预备队。与此同时,松江部队和北安部队也进入指定地点。4月27日夜,苏军刚开始撤退,刘子云利用侦察期间与中苏友好协会建立的关系,秘密派出两个连和一个排,进驻电台、报社及中苏友好协会等重点单位进行控制,为解放后的城市管理打下基础。4月28日拂晓,进攻正式开始。各部队迅速占领指定目标,在解放途中,南岗和道外有个别地方出现小股敌人的抵抗和暗枪射击,东北民主联军迅速将其歼灭。与此同时,先期潜入城市的部队与攻城部队里应外合,在东北民主联军的强大威慑下,城里的国民党杂牌军几乎不战而败,纷纷缴械投降。为了进一步瓦解敌人,解放军特别制定了优待俘虏的政策,包括一部分国民党地下军头头被俘后,如果没有房子住,就让他们住进旅馆。而解放军战士在城市解放后的第一晚,露宿街头。解放第二天,哈尔滨的工厂照常生产、商店照常营业,大街上只是多了锣鼓声和鞭炮声。据中共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党史编研处副处长边清山介绍,哈尔滨作为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大后方的中心城市,利用较为发达的铁路及工商业资源,充分发挥其东北解放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全力支援前线。在解放战争中,哈尔滨积极组织了数万人参军参战,派出马车1279辆,组织担架队员、汽车司机、医护人员和前线工作团共28000人支援前线。向前线提供了大量的棉衣、布鞋、粮食等军需物资。在“一切为了前线”的号召下,很短的时间内生产出大量枪炮,有力地支援了前线。同时,抽调大批干部南下,接收并管理一些刚刚解放的大中城市。时光荏苒,如今美丽的哈尔滨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但我们从来不会忘记75年前,那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斗和英勇的解放大军。
哈尔滨日报记者 叶勇
编辑 林华兴
编辑: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