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龙

王军馆长与来参观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的外国留学生合影

首届三五将军文化月共和国将军林开园将帅后代合影

2006年5月5日在三五文化中心有幸和毛泽东主席嫡孙毛新宇博士和六位共和国将军合影

纪念援老抗美五十年,援老抗美老兵为共和国开国将帅林和援老抗美群英谱敬献花篮

2018年“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群体)颁奖典礼在哈尔滨电视台举行

王军荣获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奖

开国将帅林

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记忆 > 海伦剪纸: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英模剪纸作品赏析

海伦剪纸: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英模剪纸作品赏析

2019年07月06日 15:05:01 来源:三五非遗馆 访问量:6606
英雄祭 平水

英雄事迹育民情,
浓彩华章励后生。
万里江山恩永记,
才能奋起国家荣。

英雄祭 新韵

英雄事迹育民情,
浓彩华章励后生。
万里江山德永记,
才能奋起保国兴。

——友人敏慧题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的进步历史,也是一部英雄迭出的年代史。特别是革命战争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不胜枚举。而中国人民解放军10大英模是人民军队众多英雄模范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事迹集中体现了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人民军队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人民解放军挂像英模共10位(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林俊德、张超),这10位挂像英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代表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的讲话中,对张思德给予高度评价:“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雷锋,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英模是一个时代最鲜明的精神座标,尊崇英模是全社会应该凝聚的共识。黑龙江省哈尔滨警备区政委韩玉平满腔热情,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日,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时,推出《全军挂像英模图、政委十唱“西江月”》,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结合每位英模少年志向、革命斗争经过,重要战役、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历史贡献,以诗词的形式高度概括,把英模人物的事迹充分展示出来,更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为重温英模事迹,激励后人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馆长王军策划,邀请海伦剪纸名家宋广运用剪纸语言,精心创作了10幅人民解放军英模人物题材的剪纸作品。通过一幅幅精美的剪纸画面,记述和颂扬他们的丰功伟绩,剪纸选用艳丽的大红色,寓意这些人物是我们心目中的旗帜。
(一)西江月·张思德   

韩玉平

军旅普通战士,
伟人评价空前。
勤勤恳恳事争先,
工作不分贵贱。
留守开荒烧炭,
未嫌岗位平凡。
为民既死重如山,
实践光辉典范。

张思德(1915年—1944年)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四川仪陇县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5年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并随部队长征到达延安,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1944年,张思德奉命到安塞县石峡峪任烧炭班班长,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1944年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追悼会上毛泽东作了题目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毛泽东高度评价到:“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二)西江月·董存瑞  

韩玉平

守敌负隅顽抗,
暗碉林立难攻。
舍身爆破乃英雄,
托举凯旋之重。
强虏灰飞烟灭,
冲锋号贯长空。
隆城解放帜旗红,
存瑞英名传颂。

董存瑞(1929年—1948年)
——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河北怀来县人,1945年入伍,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董存瑞从小就受着革命思想的熏陶,4岁参加儿童团,16岁参加八路军。1948年5月25日,解放军攻打隆化城,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连队发起冲锋时,突然遭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封锁,火力猛烈,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仍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药包,一声巨响震得地动山摇,暗堡被炸毁了,董存瑞也壮烈牺牲,当时未满19岁。1948年第四野战军第11纵队追授董存瑞为“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称号;命名其生前所在班为“董存瑞班”。1959年5月29日,朱德委员长为董存瑞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三)西江月·黄继光  

韩玉平

抗美援朝勇士,
中江巴蜀儿郎。
敢将血肉筑铜墙,
忘死舍生悲壮。
面对熊熊烈焰,
缘何挺起胸膛?
只为胜利写辉煌,
护卫和平致尚。

黄继光(1931年—1952年)
——奋不顾身,凯歌百代

    黄继光,四川中江县人,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某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年仅21岁。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
(四)西江月·邱少云   

韩玉平

奉命潜伏敌阵,
悄然隐蔽蒿丛。
突袭抵近易成功,
烈火烧身不动。
大义凛然弃救,
志坚胆赤心忠。
干云豪气贯长虹,
纪律比山更重。

邱少云(1926年—1952年)
——严守纪律,烈火永生

    邱少云,四川铜梁县人,1949年入伍。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韩国军队,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在反击391高地潜伏战斗中,敌机向他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为了胜利,他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痛,一动不动,将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他的牺牲,保证了潜伏的成功,使整个战斗取得了胜利。1953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一级英雄”荣誉称号。
(五 )西江月·雷锋   
                       
韩玉平

生命虽然有限,
为民宗旨无停。
品行高尚效螺钉,
阶级立场坚定。
凡拙蕴含伟大,
人人争做雷锋。
优良代代竞传承,
世纪文明盛景。

雷锋(1940年—1962年)
——公而忘私,平凡而伟大

    雷锋,湖南望城县人,1960年1月入伍,196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无私奉献是雷锋同志一生的写照。1960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后,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烧水棚旁有几辆空车,雷锋推起一辆就走,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1960年8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的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1962年8月15日上午8时,雷锋与战友乔安山在准备前去洗车时,雷锋下车指挥倒车,车轮打滑,碰倒了一根晾衣服的木杆,这根木杆打到了雷锋左太阳穴上,雷锋当即昏死过去,经抚顺市望花区西郊职工医院抢救无效,于12时5分不幸英年早逝,年仅22岁。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六)西江月·苏宁  
                     
韩玉平

久蓄凌云壮志,
从戎廿二春秋。
男儿盛世带吴钩,
筑梦国防竞秀。
习武潜心平日,
挺身危险关头。
英雄本色显风流,
永葆军魂依旧。

苏宁(1953年—1991年)
——舍身救人,爱岗敬业

    苏宁,山西孝义县人,1969年2月入伍,197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军以后,苏宁全身心投入国防科研,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还曾3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战友。1991年4月21日上午,炮兵团按预定计划成建制连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苏宁负责现场指挥。轮到12连投弹时,发生了意外情况:一名投弹手由于挥臂过猛,弹体碰撞到堑壕的后沿,手榴弹落在不到一米外的监护员脚下。全神贯注的苏宁看到已经拉开导火索的手榴弹冒着白烟,在手榴弹即将爆炸的危急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大喊一声“快卧倒!”并一个箭步冲过去,一把推开监护员,俯身抓起手榴弹,想把手榴弹扔出堑壕,但手榴弹还未出手就爆炸了。2名战友得救了,苏宁却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1993年,中央军委授予苏宁“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
(七)西江月·李向群   
                            
韩玉平

举目江河奔泻,
瞬间水漫青山。
舍生忘死巨浪间,
无愧抗洪模范。
二十韶华岁月,
党龄仅有八天。
雷锋式战士非凡,
更有风流入卷。

李向群(1978年—1998年)
——抗洪先锋,战士英雄

    李向群,海南琼山市人,1996年12月入伍,199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近2年的时间里,他先后从水中、火中和爆炸现场救出过5名老人、儿童和战友。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李向群所在部队奉命赶到湖北荆州长江大堤执行抗洪抢险任务。连日来,李向群带病参加了8次抢险战斗,由于过度疲劳,4次晕倒在大堤上。8月14日,根据李向群的强烈意愿和一贯表现,党组织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7日上午,连长见他脸色不好,让他留下休息。可连队一上堤,李向群又跟上来。下午,排长硬是拽着他住进了南坪镇卫生院。21日,他听说洪水暴涨,大堤告急,立即跑出医院冲上大堤。连长发现后令他回去住院,他装着没听见,又背起2个沙袋冲上大堤。突然,他身子一晃,又晕倒在大堤上,被战友们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无效,抗洪勇士李向群献出了还不满20岁的年轻生命。1999年3月,中央军委颁布命令,授予广州军区某部战士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
(八)西江月·杨业功  
                            
韩玉平

戎马生涯半百,
清风正气一身。
高山仰止我将军,
身影远行犹近。
只为兵强国固,
毕生沥血呕心。
感天动地筑忠魂,
争担民族大任。

杨业功(1945年—2004年)
——清正廉洁,殚精竭虑

    杨业功,湖北省应城市人,1963年8月入伍,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业功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新型导弹旅,先后参加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和国庆50周年天安门大阅兵。特别是担任某基地司令员期间,他和党委“一班人”精心谋划,精心组织,部队力量建设、战场建设、军事训练、人才培养和装备配套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部队战斗力得到快速提高。他对导弹部队事业执著追求,工作扎实深入,每年有100多天到部队检查指导,每个新建阵地都是亲自勘察、选点,所有点位都熟记于心。他以高昂的精神状态拼命工作,即使在病重期间仍然牵挂部队建设,直到生命最后一息。2004年7月因积劳成疾病逝。一生廉洁自律,一身浩然正气,更是杨业功给当今时代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2005年12月,中央军委授予杨业功“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荣誉称号。
(九)西江月·林俊德   
                            
韩玉平

从事经天伟业,
一生隐姓埋名。
茫茫大漠写忠诚,
担起民族使命。
戈壁蘑菇云起,
将军金甲长缨。
握牢核盾保和平,
无悔为国筑梦。

林俊德(1938年—2012年)
——以智殉国,至死攻坚

    林俊德,福建永春县人,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研究员,1993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纪90年代,林俊德启动核试验地震、余震探测及其传播规律研究,全面收集分析全球地震数据,把地下核试验应力波测量技术向核试验地震核查技术拓展,为中国参与国际禁核试核查赢得了重要发言权。2001年当选院士后,他主动担纲某重大国防科研实验装备的研制任务,在各种方案分歧很大的情况下,他带领攻关小组连续攻克方案设计、工程应用、实验评估等难关,最终取得了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研制了适合各种实验要求的系列重要装备。离世前3天,病情突然恶化的林俊德意识到自己来日无多,拒绝了医院延长自己生命的最后努力,强忍剧痛坚持下床工作,把手中的重大国防科研工作一一交待给同事和学生们。于是,病房中,出现了这样震撼人心的场景:在生命的最后3天中,这位75岁的科学家与死神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的赛跑:整理电脑资料,批改科研论文,召集课题组成员交待后续科研任务……对于自己的后事,林俊德只交待了一句话:把我埋在马兰。2013年2月18日,中央军委追授林俊德同志“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颁发了追授林俊德的一级英模勋章和证书。
(十)西江月·张超   
                       
韩玉平

时代青春绽放,
战鹰自在云天。
波澜壮阔好河山,
更爱蔚蓝一片!
保机弃生壮举,
英姿定格人间。
强军路上你为先,
激励后生答卷 。

张超(1986年—2016年)
——逐梦海天,强军先锋

    张超,湖南岳阳市人,歼15舰载机一级飞行员,海军少校军衔。2016年4月27日12时59分,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他是为人民海军航母舰载机事业牺牲的第一位英烈,现场视频和飞参数据显示,从12时59分11.6秒发现故障到59分16秒跳伞,短短4.4秒时间里,他只有一个动作,就是竭尽全力推操纵杆,力图制止机头上扬,避免战机损毁,要知道4.4秒对于排除故障是短暂的,但对于生死关头实施自救却已足够。2016年11月,中央军委主席***签署命令,追授张超为“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  。

    如今再来重读英烈,依然震撼着我们心灵,英烈们也是肉胎凡身,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面对各种各样的如今无法想象的艰难痛苦仍能不屈不挠的斗争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

    我想是信念!坚定的信念!

    从这些英烈,这些民族的脊梁身上可以看到新中国的精神:不屈不挠,坚定而顽强。正是这种精神,这种信念依托着无数先烈之身躯托起新中国的春天。

作者宋广简介:

    1967年生人,中共党员,黑龙江省海伦市人。有20多年的从政工作经历。历任军人、教师、公务员。自幼酷爱诗、书、画艺术,现为海伦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剪纸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2014年粒粒香御膳老汤精配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荣获国家绿色产品A级认证产品及消费者最喜爱的黑龙江100种绿色食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汤精配制)传承人  ——王军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御膳老汤精配制第四代传承人,三五非遗馆馆长王军先生,秉承“诚信立身,文化置企”之原则,用一企之力,用心触及文化,深化了解非遗文化,创办的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填补了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博览馆行业的一个空白。

    哈尔滨三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延川大街758号。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展室面积10000平方米。目前,三五非遗馆已汇集238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作品;其中150位国家级非遗大师,有72位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43位省级非遗传承人;荟萃了具有传统工艺美术特色纺染织绣、服饰制作、编织扎制、雕刻塑造、金属加工、剪纸刻绘、陶瓷烧造、文房制作、漆器髹饰、食品制作、器具制作等共计十一大类非遗保护项目,堪称各工艺技艺荟萃,艺术风格斗艳,瑰宝魅力争奇……

    作为一个动态性、全国性、具备规模的非遗博览馆,这里既是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荟萃、交流之地,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释放之园,更是黑龙江旅游风景线上的一束馨香奇葩。“花径未曾缘可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走进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领略、享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

联系人:王艳敏
联系方式:147 8461 5988
地址:延川大街758号(导航三五一艺术馆)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三五文化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三五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马端街65号
联络QQ:1360781304 网站值班电话:1800460693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