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9月7日消息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盛大阅兵,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检阅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朱德总司令乘车检阅了受阅部队,并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陆海空三军部队19000多名官兵接受了检阅。开国大典阅兵,是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以崭新精神面貌站起来的庄严宣誓。
开国大典阅兵的准备
在举国欢庆胜利的形势下,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0月1日在北平举行开国大典。7月间成立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新政协筹备会议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周恩来为主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彭真、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聂荣臻、新政协筹备会议代理秘书长林伯渠、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为副主任。筹备委员会拟定开国大典包括三大内容: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三是人民群众的游行欢庆活动。筹备委员会决定,以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华北军区参谋长唐延杰、中共北平市委副书记刘仁等为副总指挥,下设阅兵指挥所,杨成武兼任指挥所主任,唐延杰兼副主任,具体负责各项工作。
作为几百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代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要迅速表现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鼓舞全军以及全国人民的士气,是一件必须完成的重大任务。由于没有阅兵经验,为组织好这次规模空前的大阅兵,阅兵指挥所的工作人员,查阅了中外历史上和当代世界军队的许多阅兵资料,并到处求教。早年留学苏联、经历过莫斯科红场阅兵的刘伯承,对阅兵指挥所主任杨成武细谈了苏军阅兵的种种情形之后,鼓励地说:“阅兵无非就是展示一种特定内容的礼仪,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搞好了,目的也就达到了。”杨成武走访陈毅司令员时,陈毅以富于鼓动性的语调说:“没有什么了不起,多少大仗都打胜了,还愁搞不好一次阅兵!不就是队列嘛!通过队列,把我们的军威显示出来,让中国老百姓看看,这就是自己的军队,这就是新中国的军队!”之后,杨成武还访问了原国民党政府东北军的几位老将军,了解他们以往阅兵的做法,当时在中国的苏联顾问也为此次阅兵提出了一些意见。
根据众人提出的意见,阅兵指挥所对阅兵程序和细节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在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下,初步形成了《阅兵典礼方案》,内容包括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受阅前的训练等。拟定阅兵式分为“检阅式”和“分列式”两个大部分。检阅式是指挥受检阅部队在静止状态下接受检阅,全体受阅部队以检阅台为中心,接受阅兵司令员的检阅。分列式是指挥部队在进行状态下接受检阅,各受阅部队依次通过检阅台,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界人民代表的检阅。受阅部队按海、陆、空三军的序列编组。根据军委首长的指示,受阅海军由海军学校与华东舰队各一个排组成。受检阅的陆军,大部分来自20兵团、平津卫戍部队,由步兵、炮兵、战车、骑兵各一个师组成,其中战车师又包括摩托化步兵、装甲、坦克各一个团。空军由17架飞机组成。受阅部队共1.64万人,武器装备由低到高,由地面、海上到空中。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和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南海接见了负责阅兵事宜的有关人员,听取了有关阅兵仪式的基本设想以及阅兵方案的汇报。听完汇报后,毛泽东深深地吸了一口烟,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说:“阅兵也像打仗,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周恩来批示阅兵地点
可是,开国大典的地点选在哪里好呢?举行开国大典,面对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这事一定要圆满。而选定一个合适场地的重要性,也就因此凸现出来。阅兵的地点,指挥所提了两个方案,一个在天安门,另一个在西苑机场。按照第一个方案,检阅在天安门广场进行,受阅部队成检阅式队列,立于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按照第二套方案,在西苑机场进行,将搭建检阅台。天安门广场处在市中心,参加游行和观礼的群众都便于聚集,场面可以搞得轰轰烈烈;天安门城楼可容纳全体政协委员,是天然的阅兵台;天安门周围交通方便,易于集中分散。但是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交通要断绝四、五个小时,而且当时的街道也较窄。如果在西苑机场阅兵,跑道宽,不会阻碍交通。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在西苑也曾经成功地举行过阅兵。但是,西苑机场没有检阅台,要搭建一个坚固高大的看台,工程太大,花费也很多,而且效果和气氛也不可能有天安门壮观。机场跑道虽然开阔,但只有一条道可以进退,对参加阅兵的大批部队而言行动起来并不方便。另外,这里离市区较远,数十万群众来回困难,可是如果没有大量的群众参与,开国大典的气氛就不可能热烈和隆重,大大影响了阅兵的效果。
重点围绕确定阅兵地点问题,阅兵指挥所的成员们进行了反复研究。随着举行开国大典的日期一天天逼近,必须下决心做出定夺了。
1949年8月的一天,华北军区的几位将领来到周恩来办公室,将他们经过反复论证的两套阅兵方案,交给周恩来。这两套方案分别标画了一张部队位置及行进路线图。周恩来紧锁着眉头,把双肘抱在胸前,在屋子里踱来踱去。9月2日,经过反复权衡,周恩来签署了自己的意见:“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日期在闭幕后政府成立之日。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员请朱德同志担任。”
周恩来紧接着,周恩来又通知了有关部门,迅速修整天安门广场。
来自第67军199师的指战员光荣地承担了在开国大典上接受毛泽东主席等第一代领袖们检阅的任务,他们是唯一代表全部陆军参加检阅的师。受阅部队统一使用“三八大盖”,各野战军把缴获的最漂亮的“三八大盖”送到北平,以便阅兵使用。“三八大盖”,其实就是三八式步枪,为当时各国制式步枪中口径最小的一种。由于枪身上有一块拱形防尘盖板,可前后运动,故在中国称“三八大盖枪”。这是侵华日军的主要步兵装备,也是中国抗日军民从战场上大量缴获并用来装备自己、反抗侵略的主要武器,因而在中国比较知名。开国大典选中这种步枪,一是因为它的质量不错,二是因为它在各军中的数量也比较多。这些还散发着战场硝烟味道的枪炮,这些上面还印刻着“美国造”、“日本造”的武器,如今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扬国威、显军威的最佳装备。
受阅的战车第1师,是在缴获的坦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缴获的战车,大都参加过战斗,车况已不太好。而且,横成排、竖成行地开进,过去没有训练过。坦克里既没有风扇也没有空调,坦克除了军旗车和指挥车外,一律全封闭驾驶。他们从单车训练开始,逐渐进入到排、连、营的合练中。官兵们顶着四五十度的高温,苦练合成,每次训练完毕,从坦克中出来个个都象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浑身湿淋淋的。每天下来,还要认真进行检修,使战车保持良好的状态。在受阅方队训练期间,朱德和聂荣臻还不顾热浪滚滚,亲临炮兵、装甲兵训练场视察训练情况,勉励指战员们。
来自察哈尔草原的骑兵师是这次开国大阅兵的独特一景。受阅的骏马,是从几万匹战马中挑选出来的。除了身高、体重、个头儿等有一定的要求之外,连毛色也有要求。所有的战马毛色必须是纯色的,无论是白色、红色还是黑色,从头到尾,从脸到四只马蹄,绝不允许掺有一根杂色的鬃毛。三种不同的颜色,组成了“白马连”、“红马连”、“黑马连”。受阅部队分别于当日下午和次日上午进入指定待阅位置。为了解决马拉粪的问题,战士们在阅兵前一天不喂粗粮,多喂精粮,还在战马屁股后面安了个粪兜子。
10月1日凌晨5时,北京,整个天安门广场,城楼下,金水桥后,东西观礼台,包括后来的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广场向南到前门箭楼,红墙中间的松树林地带,全部严密警戒,封锁各路口,禁止任何车辆行人通行。此时,负责天安门广场安全保卫的工作人员突然看到了周恩来的身影,正准备向他汇报警卫情况。周恩来一摆手,说道:“你不用汇报,我们到现场去看一下。”
周恩来沿着警卫路线看了看,凡是毛主席所要经过或停留的地方,他都详细地一一过问。当周恩来看到金水桥后边新搭起的两座观礼台时,问陪同他检查的工作人员:“这两座观礼台搭好后,经过试验了吗?如果人员上满了稳不稳?牢固不牢固?”工作人员回答说:“保证牢固。搭好后警卫师拉来一个营,登上每个观礼台,做上下跳动十分钟的试验,很牢固。”周恩来点点头说:“好!好!做事就要这样认真!”
按照周恩来的指示,部队对一些死角又进行了一次检查,这一切检查完毕,天也亮了。大家都精神抖擞地等待着那一重大时刻的到来。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80人;选举毛泽东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六人为副主席。陈毅、傅作义等56名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1949年10月1日清晨,古都北京传出阵阵喧天的锣鼓声、欢呼声。这里,将要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中华民族的历史即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下午15时,林柏渠秘书长高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典礼现在开始!”毛泽东迈着稳健的步子,走到麦克风前,环视了一下人群,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演奏声中,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霎那间,这声音响彻云霄,震动了全世界。
当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时,毛泽东神情庄重,用力按动电钮,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地点前高高矗立的旗杆上,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放28响,震天撼地。这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在场的所有人肃立致敬,指挥员行举手礼,注视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而美丽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接着,毛泽东用响亮的声音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毛泽东宣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朱德总司令检阅受阅部队
朱德总司令检阅
《东方红》乐曲波澜壮阔地从广场上涌起,开国大阅兵开始。
受阅部队以天安门主席台为中心,按序列在东、西长安街列队;按海、陆、空三军的序列编组。海军的一个方队由东北海军学校和华东海军舰队各选调一个排编成;陆军各方队由步兵199师、独立207师619团和临时编组的炮兵4师、战车3师、骑兵3师编成;空军的一个混合飞行梯队由华北军区航空处所辖P—51型歼击机中队、蚊式轰炸机小队和PT—19型、L—5型教练机小队编成。武器装备以军兵种为单位,按种类集中,统一编组,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地面、海上到空中,陆、海、空三军浑然一体,形成强大阵容,接受阅兵司令员朱德的检阅。
朱德总司令身穿新做的呢料军装,大步走下天安门城楼,乘敞篷汽车穿过金水桥。从前,只有皇帝乘轿能从这里通行;如今,这位农民出身的人民解放军统帅从这里走过,检阅人民自己的军队。此时,迎候在桥南的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向朱德致军礼并高声报告:“受阅海陆空部队均已准备完毕,请总司令检阅!”
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的陪同下,朱德总司令检阅部队。
朱德庄严地向聂荣臻回了个礼,只说了3个字:“开始吧!”
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的陪同下,朱德先后检阅了排列在东长安街的海军代表部队,陆军的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和西长安街的骑兵师。面对着一个个方队整齐的阵容、高昂的士气,朱德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乐曲中举手行礼,用洪亮的声音向战士们问好。战士们齐答:“祝总司令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指战员们看着自己的总司令,全都群情振奋,英姿勃发,朱德也显得非常激动。整个阅兵场上,气氛庄重而热烈。阅兵式结束后,朱德回到天安门城楼,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朱德总司令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朱德总司令宣读完命令之后,分列式开始了。
首先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海军分队,他们大都是刚穿上水兵服的陆军战士,也有海校的教员,还有原国民党政府海军起义的官兵。虽然成员有点杂,方队也只有两个排,但标志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从此已经正式有了海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雄壮节奏声中,年轻的人民海军身穿白色水兵帽、黑色缎带、蓝白相间的海魂服,手端钢枪,以“八一”军旗为前导,步伐整齐地由东向西行进通过天安门前,队伍显得格外显眼。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郑重宣告:“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当年轻的人民海军受阅方队走过来时,毛泽东率先鼓起了掌。朱德总司令激动不已:人民军队有自己的海军队伍了!这时,人群中响起了一阵又一阵“中国人民海军万岁!”的欢呼声。雄壮整齐的受阅官兵挺胸注视着城楼,庄严敬礼,声音洪亮地高呼着:“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通过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凝视着这支蔚蓝色的海军队伍,满意地笑了。
开国阅兵时的广场场景
受阅兵的海军方队。
海军方阵护送八一军旗走向天安门城楼
接着,步兵师方队浩浩荡荡开过来了。两个月前他们还在解放战争硝烟弥漫的战场。武器装备主要都是从战场上缴获来的。8000余名指战员携带缴获的各种武器,组成12个方阵——轻机枪营、重机枪营、步枪团、通信营、轻迫击炮营、重迫击炮营……阔步向前。作为解放军步兵代表的199师,在32岁的师长李永清的带领下,以整齐的步伐、协调一致的动作、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接受毛泽东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这样一支数十年野外作战、缺少队列训练的部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练出如此水平,奇迹。
步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城楼
步兵方阵护送八一军旗通过天安门城楼
接着,炮兵师以75毫米野炮、105毫米榴弹炮、37和75毫米高射炮的阵容出现在天安门广场。所有炮车、战车都油漆上了“八一”红星和白色的轮圈,战士们整齐地站立在车厢两侧,注目城楼,庄严敬礼。这些装备全是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队手里缴获的战利品。正是这样一支靠缴获敌人装备武装自己的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赢得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火炮由小到大,由低到高,依次前进,均用中型卡车或十轮大卡车牵引,颇为壮观。火炮除用牵引车牵引外,还有一些是用骡马牵引的。
等待检阅的高炮部队
等待检阅的炮兵
开国大典阅兵,历时两个半小时,是新中国十三次国庆阅兵时间最长的一次。这次阅兵,受阅部队名义上是陆海空三军,实际上是以陆军中的步兵为主,海空军和其他兵种刚刚组建。受阅的武器装备基本上都是在革命战争中缴获敌人的,各式各样的武器都有,可以说是“万国牌”。炮兵方队中还有“马拉炮”现象。
炮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城楼。
开国大典受阅坦克方队的领队车长董来扶驾驶着“功臣号”通过天安门广场。(红 枫摄)
战车师由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和坦克兵各一个团编成。经过严格的训练,并排行进的两辆坦克非常整齐一致,前后车之间的距离一直保持30米,速度一致、队形整齐。方队中的“功臣号”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辆坦克,当它1945年从日军手中缴获后,便伴随着解放战争的硝烟,先后参加过四平保卫战、攻克锦州、解放天津等著名战役。1937年秋天,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挥着手说:“我们现在还没有一辆坦克,也没有大炮,但是有一批懂技术的干部了。有人,就一定能把特种兵建立起来,坦克和大炮敌人会给我们送来的。” 事实验证了这位伟人的预言。1945年1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坦克大队成立,这辆日式坦克被取名为102号,成为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历史上的第一车。102号坦克被命名为“功臣号”坦克。为了参加开国大阅兵,官兵们把坦克从里到外清理得一尘不染,开国大典前夜,官兵们兴奋得彻夜合不上眼,早早爬起来把炮管和坦克擦得锃亮锃亮的。每辆坦克有车长、正副驾驶、炮手和机枪手5人。坦克兵身着统一的人字呢制服,头戴日式冬夏两用坦克帽,威风凛凛地驾驶着坦克方队缓缓入场,装甲车团以排山倒海之势相继跟进。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部队,是在与敌人作战过程中不断缴获装备,不断获得技术中发展起来的。当他们通过天安门前时,城楼上的毛泽东取下手中的帽子,向战车方队不停地挥舞。
等待检阅的摩托化步兵
等待检阅的装甲部队
当战车师进至天安门广场时,东方天空传来了震耳的轰鸣声,空中受阅编队像道道闪电,穿云破雾而来。9架P-51型战斗机编为三个 “品”字形分队,以920米的高度飞在编队的最前面。跟在后面的是两个P-51分队。排为“一”字形的两架蚊式轰炸机组成第四分队,以760米的高度飞越天安门。再后面是呈“品”字形的3架C-46型运输机,组成第五分队。最后是由两架PT-19型教练机和一架L-5型联络机组成的第六分队。顿时,天上地下浑然一体,形成了立体阅兵方阵。广场上的人们欢呼起来了:“飞机,我们的飞机!”
站在城楼上的毛泽东略眯双眼望向天空,一只手不停地用力朝天上挥动着。广场上的群众把头上的帽子、手中的报纸和毛巾都抛向天空,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轰鸣声。
等待检阅的空军战机
步兵和空军战机分别通过天安门
16时35分,空中纵队接到地面指挥所受阅分列式开始的命令,依次由东向西分层次进入受阅航线。由于飞机间的距离衔接得天衣无缝,地面观众都以为看到的受阅飞机不是17架,而是26架。在场观看的外国记者们更是没有察觉到这个细节,他们在向本国发回的报道中写道:“中共空军以野马式P-51型战斗机为主,共26架飞机接受检阅。”
除此之外,这支空中受阅部队还有一个秘密,那就是当时执行防空警戒任务的4架战斗机也飞到天空接受检阅,上面还装有防敌侵扰的枪弹,这是史无前例的。因为当时有仗还没打完,一旦出现敌情,要求受阅部队必须能够立即投入战斗。其中的P-51战斗机和蚊式战斗机各两架飞越复兴门后,即升至10000至12000英尺处,担负北京、通州、良乡、大兴上空的警戒任务。当年担任受阅飞行领队的邢海帆说:“飞机带弹受阅,这在世界空军史上没有先例。但那时敌情十分复杂,如果真的敌机来了,我们将立即投入战斗。”
阅兵典礼结束后,飞行员们应邀参加了晚上的庆功宴会。朱德总司令在讲话时,特别面向飞行员们高兴地说:“你们飞得很好嘛,从现在起,我才真正是名副其实的陆海空军总司令了!”
受阅的骑兵方队
骑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城楼。
参加受阅的骑兵师
10月1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受阅的骑兵师全体干部战士就从床上蹦了起来,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拿着毛刷、梳子来到了马场,给每一匹战马梳毛擦洗,换上的新马掌也擦得干干净净,急切地盼望着那庄严时刻的到来。当全师战马组成的黑马、红马、白马方队整齐划一、威武雄壮地通过天安门观礼台时,骑手们一甩缰绳,向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朱德行注目礼。毛泽东向骑兵挥手致意。朱德向骑兵敬礼。观看骑兵的群众队伍里,顿时爆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人们不禁惊叹:“人听党的话,马听人的话,这样的军队世上少有!”
在骑兵方队通过之后,开始群众游行。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的是工人,京郊农民紧随其后,后面是机关干部、青年学生的游行队伍。
开国大典阅兵,历时两个半小时,是新中国十三次国庆阅兵时间最长的一次。这次阅兵,受阅部队名义上是陆海空三军,实际上是以陆军中的步兵为主,海空军和其他兵种刚刚组建。受阅的武器装备基本上都是在革命战争中缴获敌人的,各式各样的武器都有,可以说是“万国牌”。炮兵方队中还有“马拉炮”现象。
新中国开国大典中的阅兵,是我国现代阅兵式的蓝本。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从1950年到1959年,每年的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至今,我军的阅兵程序和内容与开国大典的阅兵式相比基本无大的改变,仅在方队和人员的规模、数量上有所增减和变化。作者:姜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