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龙

王军馆长与来参观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的外国留学生合影

首届三五将军文化月共和国将军林开园将帅后代合影

2006年5月5日在三五文化中心有幸和毛泽东主席嫡孙毛新宇博士和六位共和国将军合影

纪念援老抗美五十年,援老抗美老兵为共和国开国将帅林和援老抗美群英谱敬献花篮

2018年“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群体)颁奖典礼在哈尔滨电视台举行

王军荣获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奖

开国将帅林

当前位置: 首页 > 将帅传奇 > 三五文化网 | 刘伯承诗词中的壮志豪情

三五文化网 | 刘伯承诗词中的壮志豪情

2024年03月01日 05:23:50 来源:学习时报 访问量:835 作者:颜廷平
(图片来自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
      刘伯承(1892—198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新中国开国元帅,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是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奠基人之一。他深谙兵法、足智多谋、战功赫赫,被誉为“军神”。朱德称其“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内不可多得的将才”。刘伯承数十载的戎马生涯皆为国家和人民而战斗,壮志不移,豪情不减,这在其流传不多的诗词中便可感知一二。
    手执青锋卫共和
  刘伯承出生于四川省开县(现重庆市开州区)赵家场的一个贫困家庭,自幼备尝艰辛,切身体会到了穷苦大众的困苦与辛酸,逐步树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认为“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1912年,刘伯承考入重庆蜀军政府开办的将校学堂,毕业后被分派到川军第五师熊克武部,从此开启了漫长的戎马生涯。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倒行逆施,反动面目彻底暴露。孙中山发动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熊克武任四川讨袁军总司令,刘伯承随部队参加了战争。然而,讨袁战争以失败告终,刘伯承在战斗中负伤,几经辗转回到开县老家养伤。刘伯承因骁勇善战,崭露头角,被四川反动当局列入通缉名单。1914年春,为躲避搜捕和探寻革命道路,刘伯承乘舟顺江而下,奔赴上海。船过三峡之际,刘伯承远观两岸的青山与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思潮起伏,写就七律《出益州》,诗曰:“微服孤行出益州,今春病起强登楼。海潮东去连天涌,江水西来带血流。壮士未埋荒草骨,书生犹剩少年头。手执青锋卫共和,独战饥寒又一秋。”诗的首联意谓刘伯承处境非常危险,只好隐藏身份秘密出行。“强”字凸显了伤愈后振奋精神、继续战斗的坚定决心和意志。颔联融情入景,表面上是写眼前波涛汹涌的“海潮”与“江水”,实则表明讨袁斗争虽遭到残酷镇压,但革命浪潮定会再次风起云涌。颈联是写由所见而引发的感想,表达了对袁世凯大肆屠杀爱国志士的愤慨之情,体现了不惧白色恐怖、坚贞不屈的革命献身精神。尾联直抒雄心壮志,尽管讨袁斗争失败了,革命道路上仍然布满荆棘,但誓死捍卫共和、反对帝制的志向绝不会改变。这是一首抒怀述志诗,既沉雄悲壮,又慷慨激昂,读来感人肺腑,鲜明展现了刘伯承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从而使得一个年轻的、刚毅不屈的革命者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
    狭路相逢勇者胜
  1926年,刘伯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不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位理想信念坚定、忠贞不渝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1947年,解放战争进行到第二年,在多个方面形成了有利于我方的态势。同时,为了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党中央决定由内线作战转到外线作战,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6月底在张秋镇至临濮集间突破了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并发动了鲁西南战役。刘邓大军连续作战28天,在六营集、羊山集等地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歼灭国民党军9个半旅,开辟了鲁西南广大战场,使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门户洞开。战役结束后,刘伯承满怀喜悦之豪情写下了题为《记羊山集战斗》的诗篇:“狼山战捷复羊山,炮火雷鸣烟雾间。千万居民齐拍手,欣看子弟夺城关。”诗词的前两句表明我军行动迅速,在硝烟弥漫的激烈战场上接连取得胜利,彰显了人民军队“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顽强作风。第三、四句抒写了人民群众在战役胜利后欢欣鼓舞的热烈场面,反映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军队,军队为人民而战的血肉之情。诗词以畅快淋漓的笔触记述战斗,既衬托出了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根源之所在,又仿佛使人看到了刘伯承用兵如神的指挥艺术和作战谋略。
    追忆往昔志更坚
  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主动请缨筹办军事学院,呕心沥血、建树颇丰,为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7年秋,刘伯承积劳成疾,遭受病痛的折磨,接受医生的建议外出疗养。他来到位于安徽南部的黄山,眼望怪石、奇松和云海等独特的景色,回想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革命战事,激情澎湃地写下了《与皖南抗日诸老同志游黄山》一诗:“抗日之军昔北去,大旱云霓望如何。黄山自古云成海,从此云天雨也多。”诗词运用双关修辞手法,以黄山“云”“雨”的变化形象描写了皖南事变前后的情形。前两句是说新四军以大局为重向北进发,皖南人民殷切盼望他们回来继续领导抗日战争。第三、四句指出事变后皖南人民处于更加残酷的侵略与压迫之下,斗争形势也变得愈加艰难。诗词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又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新四军深切的思念之情,同时说明革命战争虽然暂时遭遇挫折,但只要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夺取最后的胜利。后来,这首诗被镌刻在黄山之上,成为人们缅怀历史、激发力量的重要场所。
  1986年10月,刘伯承因病与世长辞。徐向前作诗以悼念,“日暮噩耗遍京城,泪雨潇潇天地倾”,描述了人民群众悲痛万分的场景,“渊渊韬略成国粹,昭昭青史记殊荣”,赞扬了刘伯承建立的丰功伟绩。刘伯承的伟大功业连同诗作一道激励和鞭策着人们奋勇向前。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三五文化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三五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马端街65号
联络QQ:1360781304 网站值班电话:1800460693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