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龙

王军馆长与来参观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的外国留学生合影

首届三五将军文化月共和国将军林开园将帅后代合影

2006年5月5日在三五文化中心有幸和毛泽东主席嫡孙毛新宇博士和六位共和国将军合影

纪念援老抗美五十年,援老抗美老兵为共和国开国将帅林和援老抗美群英谱敬献花篮

2018年“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群体)颁奖典礼在哈尔滨电视台举行

王军荣获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奖

当前位置: 首页 > 将帅传奇 > 张爱萍将军诞辰110周年丨军中有两个人惹不起,他就是一个

张爱萍将军诞辰110周年丨军中有两个人惹不起,他就是一个

2020年01月09日 16:35:25 来源:中国军网 访问量:1485 作者:杨凡凡 姬彩红 刘秋丽

有这样一位开国上将

邓小平说他——

“军中有两个人惹不起,你就是一个!”

不靠人际关系,不靠投其所好

靠浴血奋战,靠张扬个性

他的每一项赫赫功勋

都足以镌刻在共和国史册

他,就是张爱萍将军

“我的后台就是共产党”

1954年到1955年

我军第三次精简整编方案拟制过程中

面临许多难题

要裁减那些战功赫赫的部队

要关闭一些长期统领的部门

谁来受领这个任务?

张爱萍作为“一把板斧”

受命担任“操盘手”

1957年军委扩大会议讨论时

有人说了跟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张爱萍,我看你没有后台就不敢这么硬!”

张爱萍顿时勃然大怒:

“那我今天就告诉你,我的后台就是共产党!”

张爱萍如此有棱有角

难怪邓小平说他“惹不起”

而张爱萍自己的座右铭就是:

勿逐名利自蒙耻

要辨真伪羞奴颜

他不仅是邓小平口中的“惹不起”

他更让中国在世界上变得惹不起!

张爱萍在回京汇报时,把一束西北的马兰花送给周总理。(影视片段)

20世纪50年代

新生的红色中国被笼罩在“核恐吓”的阴云中

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家

中央发出了“向现代科学技术大进军”的号召

1959年9月起

张爱萍成为在中央专委的直接指挥领导下

负责中国第一次核试验具体工作的组织者和落实者

开始了为国铸核盾的秘密历程

中国核试验基地——

罗布泊马兰红山基地

一个在地图上无法找到的地方

一个大西北特别荒凉和艰苦的地方

这里是沙尘暴的乐园

恐怖的场景今天依然惊悸人心

白天温度能达到50℃

在这片死亡禁区里

唯一不缺的就是烈火般的阳光

在马兰

张爱萍和科研专家、军人们

一起吃住工作在大戈壁上

他不仅统筹整个工程的运营管理

还深入一线了解工作进度

罗布泊的白天是炎夏

夜晚却是冬天

作为试验现场最高指挥权威的上将

张爱萍与科研人员一起

烈日下汗水湿透军装

黑夜里又要紧裹棉大衣御寒

他身穿防化服的照片

被当时《解放军画报》记者拍下

开国上将穿防化服

戴防毒面具的照片

只此一张!

“按这个‘响’字就可以找到我了”

张爱萍在核试验场区视察。(资料图片)

张爱萍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

具体组织领导了

“两弹一星”大协作、大会战

先后4次担任现场试验总指挥

组织首次原子弹塔爆、空爆

以及第三次原子弹爆炸试验

1964年10月张爱萍在核试验基地指导部队工作。(资料图片)

1963年12月24日

原子弹聚合爆轰试验成功

1964年1月14日

作为原子弹装料的高浓铀生产成功

6月6日,原子弹1:1模型爆轰试验成功

8月,首次原子弹实验装置

组装完成运往试验场地

1964年10月16日下午2点59分50秒

主控人员按下按钮

系统进入自控状态

在10秒倒计时后

强光闪亮、天地轰鸣

蘑菇云腾空而起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张爱萍在试验场向周恩来总理报告。(资料图片)

两个多小时后

张爱萍向中央报送了正式检测报告

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威力

估计在2万吨TNT当量以上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蘑菇云。(资料图片)

当年张爱萍在试验现场的住地

因为帐篷多

安排的同志为了让人找起来方便

就在帐篷外面插了一块首长住处的牌子

张爱萍却把牌子拔掉

在帐篷上写了一个很大的“响”字

告诉大家

按这个字就可以找到我了

作为核试验的领导者

张爱萍深知原子弹研制的关键

一要保响(成功爆炸)

二要安全

三要炸响后能回收取样拿到测试数据

在张爱萍的协调下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地成功爆炸

在为“两弹”研制试验拼搏奋斗的同时

1965年初

张爱萍对中国科学院和钱学森提出的

《关于发展卫星研制工作的纲要和建议》

组织研究论证

认为中国开展卫星工程研制的技术基础

已基本具备

随后

他参与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研制的组织领导

“这是第一炮,一定要打响”

1964年2月19日

中央军委决定成立

地地导弹作战基地建设专门领导小组

张爱萍任组长

周恩来指示

这是第一炮,一定要打响

领导小组成员合影。(资料图片)

张爱萍亲赴全国各地勘察、选址

率领小组成员走遍了山山水水

四个月后

张爱萍向中央军委呈送了

关于组建导弹部队领导机构问题的报告

对于这一新兵种的正式命名

周恩来总理最后拍板说

还是直接叫第二炮兵吧

1966年7月1日

一支现代化的军种部队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

毛泽东在张爱萍陪同下会见原第二炮兵部队指战员。(资料图片)

2015年12月3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正式成立

从第二炮兵正式迈向火箭军

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在改革强军的号角声中仗剑前行

“东风快递 使命必达”的名号威震全球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于2015年12月31日在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解放军报记者 冯凯旋 摄

国防科技战线三大战役全部以胜利告终

1977年

历史赋予了张爱萍新的机遇和更高平台

他和钱学森等科学家们

再次制定出研制洲际导弹

潜地导弹和通讯卫星三项重大任务

实现高科技武器装备“三大战役”的目标

1980年5月18日上午10时

一枚东风5号导弹喷着烈焰冉冉升起

导弹穿过大气层

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弹道向东南方向飞去

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在酒泉基地发射成功

1982年10月12日

中国首次进行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成功

1984年4月8日

长征3号火箭成功将

中国东方红二号通讯卫星送入太空

4月16日,经过8天飞行

卫星定位在36000公里外的地球同步轨道上

至此

国防科技战线三大战役

全部以胜利告终

“我们不能没有打狗棍!”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

新疆罗布泊地区强光闪烁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56年后的今天

两弹一星精神依然熠熠生辉

一代儒将

心系国防

张爱萍为我国核事业所倾注的心血

令人倍感敬仰

忘不了张爱萍老将军留下的那句

令一个民族振奋的豪迈之语:

“我们不能没有打狗棍!”

如今可以向老将军告慰的是

您当年打造的“打狗棍”

已成为保卫国家的强大力量

今天,

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国产航母

东风-17常规导弹

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

长剑-100巡航导弹

……

有无数个像张爱萍一样“惹不起”的革命军人

为国防科研事业冲锋不息、战斗不止

让中国在世界上变得惹不起!

正如张爱萍老将军词中所写:

天外恶狼敢射,

瞬息霹雳震惊。

为报祖国肩重担,

斩断魔爪正义伸,

奇阵雄风生。

(张爱萍《破阵子·赞长缨》节选)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

东风-17常规导弹。

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

长剑-100巡航导弹。

人物简介

张爱萍(1910年1月9日-2003年7月5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等重要职务。

他从少年时代起便投身革命,后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他是人民海军的主要创建者,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我军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工业战线的领导工作,是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和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领导者,成功组织领导了“两弹一星”的研制、试验和发射,为我国战略核力量及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神剑将军”。

(资料来源:《张爱萍生平事迹》《纪录片:开国上将张爱萍》等)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三五文化网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三五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马端街65号
联络QQ:1360781304 网站值班电话:1800460693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