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开国上将
邓小平说他——
“军中有两个人惹不起,你就是一个!”
不靠人际关系,不靠投其所好
靠浴血奋战,靠张扬个性
他的每一项赫赫功勋
都足以镌刻在共和国史册
他,就是张爱萍将军
“我的后台就是共产党”
1954年到1955年
我军第三次精简整编方案拟制过程中
面临许多难题
要裁减那些战功赫赫的部队
要关闭一些长期统领的部门
谁来受领这个任务?
张爱萍作为“一把板斧”
受命担任“操盘手”
1957年军委扩大会议讨论时
有人说了跟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张爱萍,我看你没有后台就不敢这么硬!”
张爱萍顿时勃然大怒:
“那我今天就告诉你,我的后台就是共产党!”
张爱萍如此有棱有角
难怪邓小平说他“惹不起”
而张爱萍自己的座右铭就是:
勿逐名利自蒙耻
要辨真伪羞奴颜
他不仅是邓小平口中的“惹不起”
他更让中国在世界上变得惹不起!
张爱萍在回京汇报时,把一束西北的马兰花送给周总理。(影视片段)
20世纪50年代
新生的红色中国被笼罩在“核恐吓”的阴云中
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家
中央发出了“向现代科学技术大进军”的号召
1959年9月起
张爱萍成为在中央专委的直接指挥领导下
负责中国第一次核试验具体工作的组织者和落实者
开始了为国铸核盾的秘密历程
中国核试验基地——
罗布泊马兰红山基地
一个在地图上无法找到的地方
一个大西北特别荒凉和艰苦的地方
这里是沙尘暴的乐园
恐怖的场景今天依然惊悸人心
白天温度能达到50℃
在这片死亡禁区里
唯一不缺的就是烈火般的阳光
在马兰
张爱萍和科研专家、军人们
一起吃住工作在大戈壁上
他不仅统筹整个工程的运营管理
还深入一线了解工作进度
罗布泊的白天是炎夏
夜晚却是冬天
作为试验现场最高指挥权威的上将
张爱萍与科研人员一起
烈日下汗水湿透军装
黑夜里又要紧裹棉大衣御寒
他身穿防化服的照片
被当时《解放军画报》记者拍下
开国上将穿防化服
戴防毒面具的照片
只此一张!
“按这个‘响’字就可以找到我了”
张爱萍在核试验场区视察。(资料图片)
张爱萍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
具体组织领导了
“两弹一星”大协作、大会战
先后4次担任现场试验总指挥
组织首次原子弹塔爆、空爆
以及第三次原子弹爆炸试验
1964年10月张爱萍在核试验基地指导部队工作。(资料图片)
1963年12月24日
原子弹聚合爆轰试验成功
1964年1月14日
作为原子弹装料的高浓铀生产成功
6月6日,原子弹1:1模型爆轰试验成功
8月,首次原子弹实验装置
组装完成运往试验场地
1964年10月16日下午2点59分50秒
主控人员按下按钮
系统进入自控状态
在10秒倒计时后
强光闪亮、天地轰鸣
蘑菇云腾空而起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张爱萍在试验场向周恩来总理报告。(资料图片)
两个多小时后
张爱萍向中央报送了正式检测报告
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威力
估计在2万吨TNT当量以上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蘑菇云。(资料图片)
当年张爱萍在试验现场的住地
因为帐篷多
安排的同志为了让人找起来方便
就在帐篷外面插了一块首长住处的牌子
张爱萍却把牌子拔掉
在帐篷上写了一个很大的“响”字
告诉大家
按这个字就可以找到我了
作为核试验的领导者
张爱萍深知原子弹研制的关键
一要保响(成功爆炸)
二要安全
三要炸响后能回收取样拿到测试数据
在张爱萍的协调下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地成功爆炸
在为“两弹”研制试验拼搏奋斗的同时
1965年初
张爱萍对中国科学院和钱学森提出的
《关于发展卫星研制工作的纲要和建议》
组织研究论证
认为中国开展卫星工程研制的技术基础
已基本具备
随后
他参与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研制的组织领导
“这是第一炮,一定要打响”
1964年2月19日
中央军委决定成立
地地导弹作战基地建设专门领导小组
张爱萍任组长
周恩来指示
这是第一炮,一定要打响
领导小组成员合影。(资料图片)
张爱萍亲赴全国各地勘察、选址
率领小组成员走遍了山山水水
四个月后
张爱萍向中央军委呈送了
关于组建导弹部队领导机构问题的报告
对于这一新兵种的正式命名
周恩来总理最后拍板说
还是直接叫第二炮兵吧
1966年7月1日
一支现代化的军种部队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
毛泽东在张爱萍陪同下会见原第二炮兵部队指战员。(资料图片)
2015年12月3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正式成立
从第二炮兵正式迈向火箭军
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在改革强军的号角声中仗剑前行
“东风快递 使命必达”的名号威震全球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于2015年12月31日在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解放军报记者 冯凯旋 摄
国防科技战线三大战役全部以胜利告终
1977年
历史赋予了张爱萍新的机遇和更高平台
他和钱学森等科学家们
再次制定出研制洲际导弹
潜地导弹和通讯卫星三项重大任务
实现高科技武器装备“三大战役”的目标
1980年5月18日上午10时
一枚东风5号导弹喷着烈焰冉冉升起
导弹穿过大气层
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弹道向东南方向飞去
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在酒泉基地发射成功
1982年10月12日
中国首次进行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成功
1984年4月8日
长征3号火箭成功将
中国东方红二号通讯卫星送入太空
4月16日,经过8天飞行
卫星定位在36000公里外的地球同步轨道上
至此
国防科技战线三大战役
全部以胜利告终
“我们不能没有打狗棍!”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
新疆罗布泊地区强光闪烁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56年后的今天
两弹一星精神依然熠熠生辉
一代儒将
心系国防
张爱萍为我国核事业所倾注的心血
令人倍感敬仰
忘不了张爱萍老将军留下的那句
令一个民族振奋的豪迈之语:
“我们不能没有打狗棍!”
如今可以向老将军告慰的是
您当年打造的“打狗棍”
已成为保卫国家的强大力量
今天,
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国产航母
东风-17常规导弹
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
长剑-100巡航导弹
……
有无数个像张爱萍一样“惹不起”的革命军人
为国防科研事业冲锋不息、战斗不止
让中国在世界上变得惹不起!
正如张爱萍老将军词中所写:
天外恶狼敢射,
瞬息霹雳震惊。
为报祖国肩重担,
斩断魔爪正义伸,
奇阵雄风生。
(张爱萍《破阵子·赞长缨》节选)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
东风-17常规导弹。
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
长剑-100巡航导弹。
人物简介
张爱萍(1910年1月9日-2003年7月5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等重要职务。
他从少年时代起便投身革命,后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他是人民海军的主要创建者,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我军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工业战线的领导工作,是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和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领导者,成功组织领导了“两弹一星”的研制、试验和发射,为我国战略核力量及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神剑将军”。
(资料来源:《张爱萍生平事迹》《纪录片:开国上将张爱萍》等)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