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龙

王军馆长与来参观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的外国留学生合影

首届三五将军文化月共和国将军林开园将帅后代合影

2006年5月5日在三五文化中心有幸和毛泽东主席嫡孙毛新宇博士和六位共和国将军合影

纪念援老抗美五十年,援老抗美老兵为共和国开国将帅林和援老抗美群英谱敬献花篮

2018年“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群体)颁奖典礼在哈尔滨电视台举行

王军荣获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奖

开国将帅林

当前位置: 首页 > 两弹一星 > 三五文化网 | “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隐姓埋名铸核盾

三五文化网 | “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隐姓埋名铸核盾

2022年01月26日 08:43:3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 访问量:3017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文摘
王淦昌隐姓埋名铸核盾

  1986年3月,向中央提出发展高技术建议的四位科学家。右起:王淦昌、杨嘉墀、王大珩、陈芳允。

  王淦昌是“863”计划的提出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我国近代物理学宗师。“两弹”研制时期,这位享誉国际的大科学家响应祖国号召,于声名鼎盛时毅然隐姓埋名,到戈壁荒漠出生入死铸就核盾。身份解密后,古稀之年的他四处奔走,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为祖国的高科技事业拔锚扬帆。王淦昌科学报国的忠诚和壮举,为世人所怀念。

       一颗“争气弹”背后

  1960年8月,一封名为《为在我国原子能事业中彻底实行自力更生的方针而奋斗》的电报从原二机部发出,向所属单位郑重宣告:“今后我部的事业完全由我们自己干,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必须迅速适应新的变化,必须抛弃一切依赖思想。”这是因为就在1个月前,赫鲁晓夫集团召回全部在华专家,苏联对我国核物理研究的有限帮助彻底停止。既无学科积累、又无设施设备的我国核武器事业,一时前路迷茫。

  关键时刻,党中央下定决心,以苏联提出毁约的年月“596”作为第一颗原子弹的代号,号召大批来自各地的科学家、中青年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向核武器事业发起攻坚。正是在这时,王淦昌来到了新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基地。

  那是1961年4月3日,刚刚回国不久的王淦昌接到党中央通知,希望他参加核武器研制工作,放弃自己的研究方向,改做国家迫切需要的应用性研究,最后问他是否愿意改名——核武器属于国家最高机密,参与相关工作必须长期隐姓埋名,不得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更要断绝一切海外联系、不随便与人交往。王淦昌当场表态:“我愿以身许国!”并在第二天就到新的工作岗位报到。从此,享誉全球的大科学家王淦昌消失了,一位名为王京的学者悄然来到北京花园路九所,成为核武器爆轰物理研究负责人。

  为了打响这颗“争气弹”,大家都憋着一股劲,立志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然而,从无到有谈何容易?人才短缺就是第一个“拦路虎”。那时我国近代物理刚刚起步,参加核武器研究的人员虽说都是原各单位的技术尖子,但专业上并不对口。年过半百的王淦昌以前研究实验物理,对当时所需的炸药学、爆轰学、爆炸力学等并不熟悉,也只能从头学起。但他知识面广,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很快就能给手下的年轻人授课,还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和技术介绍给大家,进而提出了“炸药透镜法”“真空浇注法”等,解决了许多理论和工艺方面的问题。

  技术是第二大问题。爆轰实验技术是原子弹研制成功的重要基础,王淦昌经常不顾危险,亲自动手浇注、调整炸药部件。在早期的“十七号工地”上,炸药浇注是在一个通风极差的小工号里进行的,而且需要人工搅拌。由于炸药配方和工艺都在摸索中,操作者除了吸入TNT有毒气体外,还要面对萘、卤蜡等其他有害气体。王淦昌是年纪最大的科学家,年轻人怕他身体出问题,不愿让他接触这个环节,他就趁大家不注意时钻进工号,坚持把工作一抓到底。就这样,王淦昌带领同志们不断改进实验,解决了炸药质量问题,突破了测试工作的技术难关。

  1963年初,核武器实验、设计、生产等方面的工作人员转移到位于青海金银滩的221基地。王淦昌也和年轻人一样,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只身来到了这片荒滩。3200米的海拔让很多人产生了高原反应,糌粑、干菜等简劣饮食还诱发了其他健康问题。但王淦昌依然坚持快节奏工作,整日深入车间、实验室和实验场,走过了221基地每一个有爆轰实验装置的地方。

  特别是在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正式起爆前的那段时间,作为首次核试验委员会的成员、冷实验的总指挥,王淦昌一天不落地到各作业分队检查指导工作,大到试验方案的设计、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小到实验场每根雷管的安装,都要亲自督阵。10月16日当天,他甚至自己坐着吊车,到爆炸塔顶对装置进行验收,看雷管是否插到位、探头安装是否可靠、电源是否全接通……一直忙碌到“零时”前,王淦昌才来到主控站和大家会合。当现场的高音喇叭读秒结束,凝结了无数人心血的核爆炸火球喷薄而出,巨大的蘑菇云轰然升起,王淦昌激动万分。

       从一个高峰攀向另一个高峰

  为原子弹诞生做出突出贡献后,1966年初,王淦昌又与同志们一起制定了氢弹的爆轰模拟实验方案,顺利解决了引爆设计的关键问题。在研究的间隙,他开始思考:能不能利用现有核物理技术,以激光打击加热氘核产生聚变中子,实现核聚变能可控利用?

  为此,王淦昌与几位专家联名给中央领导写信,提出全国核电发展的统一规划和集中领导,力图从根本上帮助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类摆脱能源危机的困境。中国科学院院士贺贤土回忆,王淦昌为了促进核电事业发展,不顾年纪和身份到处游说。一次,中央书记处邀请科学家为中央领导开讲座,王淦昌听说了,也主动要求去讲一课,题目就是《核能——当代重要能源之一》。

  同时,王淦昌也开始关注新的战场——高科技领域。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和东欧集团针锋相对地制订了“科技进步综合纲领”,法国牵头的西欧17国、日本、印度、韩国等都制定了高科技发展计划。国内有关部门也开始考虑对策,但在具体行动上并未真正落实,前瞻性的战略设计更显不足。

  王淦昌看在眼里,急在心中。1986年3月2日,他和王大珩、陈芳允等老科学家经过多方分析论证,联名致信党中央,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仅3天后,邓小平就在他们的建议上作了批示,指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此事宜速作出决断,不可拖延”。因为科学家上书和小平同志批示都在1986年3月,所以我国的高科技发展计划就简称为“863”计划,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材料、海洋等技术领域由此打开了新的局面。

  正如王淦昌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所说:“在60多年的核物理科研生涯中,他对新鲜事物的高度敏感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地从一个高峰攀登到另一个高峰。”

  (摘编自《保密工作》2021年第7期 齐琪/文)

相关阅读: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三五国防文化博物馆24位两弹一星元勋油画展示

https://jjwhw.30edu.com.cn/Article/43fb2916-dc14-47ea-94a4-6ee270bdae82.shtml

王淦昌(1907.05.28~1998.12.10)生于江苏常熟,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三五文化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三五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马端街65号
联络QQ:1360781304 网站值班电话:1800460693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