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宋清影
据澎湃新闻报道,开国少将、原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杨永松将军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9月1日中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据统计,目前,“开国将帅”群体中,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均已辞世,仍健在的开国少将仅剩4位,年龄最大的已达109岁。
出身贫苦,10岁参加革命
据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资料显示,1919年7月,杨永松出生在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一个贫苦家庭,家中贩卖咸鱼咸菜为生。杨永松5岁时,父亲因病离世,母亲带着四个孩子,他是家中第四子。
后来,杨永松的二哥杨鹤松在新加坡加入共产党,返回家乡积极组织开展革命活动。杨永松受家兄影响及环境熏陶,在学校加入了童子团。
1930年4月底,杨永松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正式开始了革命工作,年仅10岁。
后来,杨永松参加红军,被分配在红十二军政治部机关做勤杂及文书工作,后被编入红军101团,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三次、第四次反“围剿”战役以及1933年9月开始长达一年多的第五次反“围剿”。
经历长征,南征北战
1934年10月,杨永松随部队踏上了长征。在进入草地的第六天,杨永松的双脚因长时间泡在雨水里,双腿肿胀,无法起身。他没有放弃,鼓励自己“不能这样倒下,一定要走出去。”
1935年10月,杨永松紧跟着革命队伍,整整走了一年,杨永松跟随部队经过了11省,历尽险山和恶水,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走到了陕甘苏区的吴起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8月23日,杨永松任政训处技术书记的685团作为先头部队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参加平型关战役,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战斗异常惨烈,杨永松所在的685团死伤800人以上,全团只回来900余人。
此后,杨永松跟随部队保卫忻口,转战晋西,挺进山东,浴血鲁南。1945年4月23日,杨永松以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党的“七大”。1949年3月,杨永松被分配到第四野战军战车师任政委。
开国少将,仅剩4位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杨永松的战车师参加受阅,坦克编队以整齐的队形,缓缓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1953年1月,杨永松调任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1954年,华北军区装甲兵司令部改称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部。
1955年,杨永松被授予少将军衔。杨永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57年8月,从解放军政治学院毕业后,杨永松被分配到北京军区工程兵任副政委。1959年9月,他参加了总政治部组织的全军将军业余合唱团。1968年任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
1978年,杨永松任北京军区工程兵顾问。1981年按副兵团级离退休,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勋章荣誉章。
杨永松将军,摄于101岁时(图源:央视新闻)
今年4月1日,开国少将、原沈阳军区副政委邹衍同志,因病在沈阳逝世,享年107岁。
杨永松将军逝世后,1955年首批授衔的开国少将已全部离世。
目前健在的开国将军仅存4人,他们是1961年授衔的江西省军区原政委张力雄、1964年授衔的乌鲁木齐军区原副司令员王扶之、原总参谋部炮兵部部长文击、军事医学科学院原院长涂通今。
4位仍健在的少将平均年龄已在百岁以上,年龄最大的是1913年出生的张力雄,已有109岁高龄,年龄最小的是出生于1923年的王扶之。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梅州党史网、南方网、央视新闻等)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