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龙

王军馆长与来参观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的外国留学生合影

首届三五将军文化月共和国将军林开园将帅后代合影

2006年5月5日在三五文化中心有幸和毛泽东主席嫡孙毛新宇博士和六位共和国将军合影

纪念援老抗美五十年,援老抗美老兵为共和国开国将帅林和援老抗美群英谱敬献花篮

2018年“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群体)颁奖典礼在哈尔滨电视台举行

王军荣获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奖

开国将帅林

当前位置: 首页 > 将帅传奇 > 009【共和国不会忘记·开国将帅的故事】李涛上将:长征路上的军委纵队司令员

009【共和国不会忘记·开国将帅的故事】李涛上将:长征路上的军委纵队司令员

2020年08月09日 11:36:11 来源:郴州市人民政府 访问量:1518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22日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时曾感慨地说:“我们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艰苦卓绝的长征、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是革命烈士的鲜血铸就了革命成功,我们一定要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要让14亿人民、9000多万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很好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创业难,守业更难,我们一定要守住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明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将军文化网从8月1日起推出【共和国不会忘记·开国将帅的故事】系列报道,回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创建领导人民军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华夏大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让五星红旗飘扬在祖国的大地上!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将帅名字彪炳史册,将帅事迹感天动地,将帅精神与日月同辉。我们要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让红色基因世代传承。【共和国不会忘记·开国将帅的故事】系列报道,带您致敬开国将帅,传承将帅精神,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憧憬祖国美好的未来。

【共和国不会忘记·开国将帅的故事】

缅怀开国上将李涛:
长征路上的军委纵队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掌握中央军委印信

李涛(1905—1970),1905年9月4日生于湖南省汝城县延寿乡新坡村。1925年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参加了井冈山、中央苏区斗争,1934年10月随军长征,任方面军政治保卫局红军工作部执行科科长、中革军委纵队先遣突击队队长、军委第2局政治委员、军委纵队司令员、政治部主任等职。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处长,驻南京办事处主任,军委秘书长兼二局局长等职。以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名义来往于东北军、西北军和一部分川军中,积极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李涛长期从事情报工作,历任军委作战部部长兼一局局长、中央军委技术部长。1955年授衔为开国上将,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1970年逝世,享年65岁。


汝城革命运动的领导人

李涛,1905年9月4日生于湖南省汝城县延寿乡新坡村一个耕读世家。父亲李逢侍,晚清秀才,受戊戌政变的影响,有浓厚的教育救国思想,一生教书,深受人们尊重。母亲简先娣,农村妇女,勤劳朴素。李涛是独子,父母管教很严,一心指望李涛成才。

汝城延寿乡李涛故居旁边的李氏宗祠。每逢过年,少年李涛在这里给乡亲们写对联。

 

李涛自幼聪慧颖达,1912年,入本村族学美富学堂开蒙,一年后,随父到延寿达德小学念书。因成绩优异,被选送到县立模范小学就读。

五四运动后,长沙学联代表来到汝城,向民众介绍五四运动的经过、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当时北京政府的腐败无能。李涛被这些演讲所吸引,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担任汝城县学生会干事。在学校,教师讲一些俄国革命的情况,平时又常听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人人平等,个个有饭吃、有衣穿一类的话。这些,启迪了李涛追求真理、维护正义的思想。

1925年,李涛在湖南郴州第七联合中学领导学生运动时留影。

 

民国初期,虽然推翻了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但军阀混战不停,地处湘粤边境的延寿人民,生活更为贫困。李涛目睹人民的苦难,在少年时代就对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同情心。一年秋天,族里的长辈派他收取族田的租谷。他看到有的佃农生活十分困难,交不起租谷,心中很是同情。于是,对佃农们说:“交租有困难的,随交多少都做得!”

1923年,李涛考入设在郴州的湖南省立第七联合中学。此时,全国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在这如火如荼的革命潮流中,李涛受到了教育,获得了新知。当时,在郴州的共产党人李一鼎、胡世俭等人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对李涛影响很大。不久,他结识了同乡朱青勋及宋清贤等人。宋清贤在郴州中山北街开了一家“永丰和”客栈,李涛在这里先后读了《新青年》、《黄埔潮》、《向导》、《共产主义问答》、《共产主义ABC》和《湘江评论》等进步书刊,为他后来成为职业革命者打下了思想基础。

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李涛参加了中共郴县特别支部领导的反帝爱国组织——后援会、雪耻会。他积极参与散发传单、张贴标语、街头讲演和游行示威等反帝爱国活动。

1926年春,李涛在郴州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党组织派他到衡阳(后迁长沙)湖南政治讲习所学习,结业后,被派往驻在常德的国民革命军左翼军宣传大队任宣传员,大队长是共产党员周逸群。同年秋,他以湖南省总工会工人运动特派员的身份回家乡开展工人运动。李涛先后组织了店员、泥木、理发、缝纫、五金、教职员等行业工会,改组了由土豪劣绅把持的县总工会。同年冬,正式成立了汝城县总工会筹备处。不久,汝城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召开,李涛被选为全县总工会委员长,并兼任工人纠察队长。李涛带领工人纠察队日夜巡查,维持治安、禁烟、禁赌、禁娼、清查不法劣绅,有力地打击了反动派的气焰。经过革命斗争的锻炼,22岁的李涛,这时已成为汝城县革命群众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李涛(左)与其革命引路人朱青勋合影。 


1927年马日事变后,湘南各县的革命运动相继遭到反动势力的摧残。而汝城县由于地处偏僻,在朱青勋、李涛的领导下,相对地还呈现出继续向前发展的势头。为了应付反动派的突然袭击,他们及时扩充了农民自卫军、工人纠察队和商保队,举办了农军训练班,李涛亲自任教。汝城的工农武装很快壮大起来。5、6月间,宜章、郴县、资兴、永兴和桂东县的部分农军撤到汝城,广东的惠(州)、潮(州)、梅(县)农军近300人也来到汝城。这时,在汝城的湘粤农军有4000多人,枪3000多支。

汝城农民运动的大好形势,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7月下旬,中央军委派陈东日到汝城整编湘粤农军,组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2师,师长陈东日,下辖3个团,李涛在汝城团做党务工作。

8月中旬,敌人以3个团的兵力,乘黑夜对汝城发起突然进攻。当时中国工农革命军第2师正在整编之中,仓促应战,虽然对敌人进行了英勇抵抗,终因组织混乱、指挥失灵和缺少弹药而招致战斗失利,部队被打散,损失严重。朱青勋等农军指挥员英勇牺牲。李涛带部分农军冲出敌人包围圈。

突围出来的数股农军先后到达濠头,会同这里的农军共计500余人,定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补充团”,全团编为3个营,李涛任二营党代表。

9月下旬,部队威武雄壮地开进了桂东县城。地方官吏和豪绅误认为是国民党派来守城护院的部队,纷纷出城恭迎,设宴为部队接风洗尘。席上,革命军官兵举杯为号,立即将枪口对准了敌人。李涛指挥2营迅速占领了县政府,收缴了团防局的武器。27日早晨,满天朝霞,桂东县城插上了缀有铁锤镰刀的“工农革命军二师一团”的大红旗。人民群众兴高采烈地欢庆工农革命军智取桂东县城的胜利。

当敌许克样、胡风璋等部对这支部队进行围攻的严重时刻,地下党员韦昌义来到二师一团,向何举成、李涛等人介绍了朱德同范石生建立合作关系的情况。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补充武器装备,以利将来发展,部队开到广东乐昌县城,接受了国民党十六军特务营的番号,何举成任营长,李涛任营部文牍书记、党支部干事。

11月,特务营随十六军运转粤北途经汝城时,李涛等人与朱德相见。朱德对革命的精辟见解和坚定信念,使李涛受益匪浅。李涛利用特务营防守军械仓库的方便,经常暗中派人向朱德部队运送枪支弹药。12月27日,朱德率部脱离范石生部,进入宜章,与湘南特委发动了著名的湘南起义。此时,朱德派人送信给何举成、李涛,要特务营火速脱离十六军。在这紧急关头,副营长黄文灿投敌叛变,将行动计划密告敌人。敌军包围特务营,发动猛烈进攻。何举成、李涛指挥部队还击。何举成不幸牺牲,李涛等人奋勇突出重围,由群众掩护化装脱险,历尽艰险,在韶关找到了党组织,随即南下广州。不久,又前往香港,被留在中共广东省委工作。1929年春,李涛前往上海,到中共中央机关工作。


为四渡赤水提供准确情报

1929年4月,李涛奉中央之命离开上海前往江西。中共赣西特委分配他到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一大队工作。恰在这时,国民党军哗变出来的1个连投靠红军,被编为赣西游击纵队第二大队,李涛任大队政治指导员。这个大队成分复杂,头头都是土匪出身,他们投靠红军,只不过是找一个暂时的立足之地。到5、6月间,他们阴谋袭击第一大队,尔后叛变投敌。阴谋被李涛发觉后,立即采取了断然措施,将为首的12人拘捕起来,然后将两个大队进行混编。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训练和整顿,这支部队成为既有政治觉悟又能打仗的过得硬的部队,在李涛的率领下,活动于吉安北部,打了好几个胜仗。

从1930年到1932年间,李涛先后任红七师与红三十九师政委,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四次反“围剿”,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战斗胜利,出色完成了红军总部交给的任务。

1932年夏,李涛任红三军七师政治委员时留影。

 

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的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出苏区,于1934年10月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此时,李涛任中央政治保卫局红军工作部执行科科长,随军委纵队长征。11月上旬,李涛随部进入汝城.有人提出要他回家看看亲人。李涛回答说:“革命队伍就是我们最温暖的大家庭。现在敌人在追打我们,军情紧急,不能回家看望亲人,待将来革命胜利了,再回家看望乡亲们。”

随后,李涛调任军委纵队先遣突击队队长。他带领先遣突击队突破了敌人一道又一道封锁线。黎平会议后,李涛调任军委纵队先遣队政治处主任。

遵义会议后,红军进行整编,李涛调任军委二局政治委员。他同局长曾希圣(资兴人)带领技侦人员,为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提供四渡赤水战役中的敌军活动的准确情报。不久,李涛任军委纵队司令员,在中革军委的直接指挥下,带领军委纵队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通过了天险腊子口,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同年11月,李涛任西北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

1958年李涛(前左二)返乡时与家人和乡亲们合影。


积极做好国民党军的抗日统战工作

193612月,西安事变期间,李涛(右二)、徐海东(右三)等赴咸阳慰问红十五军团。

 

1936年春,红军东征山西,李涛调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统战部部长。为了团结抗日的大局,他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广泛接触国民党军政官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和政策,在推动团结抗日、广交朋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同年冬,李涛被派往西安杨虎城部做统战工作。行前,周恩来向他交代任务,并要他将原名李湘舲改名为李涛。因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师以上干部的名字曾被国民党的情报机关收录在档案中。改名是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李涛到达西安后,正值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发动了西安事变。

1937年春,李涛(左二)在陕南向红七十四师干部传达统一战线政策时合影。

 

周恩来又派李涛前往陕南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郑位三、陈先瑞部,担任南路军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红七十四师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当时该部驻西安南部的蓝田县黑龙庙一带,与中共中央及红二十五军失去了联系,对西安、南京等地发生的新情况不清楚,急需将新情况通知该部。李涛首先向郑位三、陈先瑞介绍了西安事变的经过和国内外对西安事变的反映,接着传达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停止内战、联蒋抗日的方针政策。李涛遵照中央的指示精神,要求红七十四师停止攻打蓝田,原地待命,准备接受新的战斗任务。李涛还先后召开了团以上和连以上两个干部会议,进行联蒋抗日的深入宣传动员,使干部战士提高认识,正确理解党中央妥善处理西安事变和联蒋抗日的重要意义,自觉执行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之后,红七十四师改名为陕南抗日联军,开进临潼、宝丰地区,配合友军,阻止亲日派军队向西安进攻。

董必武(左一)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接受华侨赠旗。右一为李涛,右二为边章五。

 

1937年4月,李涛调西安红军联络处任处长。该联络处以后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驻西北办事处。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是,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输送抗日爱国进步青年到延安参加革命;领取、采购和运输抗战物资到前线或陕甘宁边区。李涛带领办事处工作人员日夜操劳,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工作。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对中国领土的全面进攻,中国人民掀起了全面抗日战争。此时,中国工农红军驻西北办事处改名为八路军办事处,仍由李涛任处长。

同年9月,李涛随董必武前往武汉,建立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并任处长。当时武汉办事处的主要工作是:设法为八路军、新四军筹集军饷和其它军需物资,营救被国民党关押的共产党人和其他进步人士;接待各地前来要求恢复党的组织关系的同志和要求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的群众;输送要求去延安的爱国进步青年等。此外,办事处还向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交涉,为战斗在鄂豫边区的高敬亭部和战斗在湘鄂赣边区的傅秋涛部争取到一定数量的给养。李涛还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名义,做东北军、西北军和部分川军的统战工作,并负责和东北抗日救亡总会党组织的联系。

1938年,李涛与叶剑英等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左起:童小鹏、朱瑞、杨尚昆、叶剑英、(佚名)、彭雪枫、张纯青、李涛。

 

为了做好国民党军的统战工作,李涛曾向中共长江局提过许多重要建议。他在1938年4月22日给中共长江局的报告中写道:“中央军(国民党军)工作直到今天仍然是最薄弱的一环,恰恰是中央军又是今天抗日的最大力量。这种情形,无论在今天,在将来都是不利的。这一缺点,提议中共长江局有加以更高地注意的必要……。确定友工组注意友军中党的工作之建立,它应该从多方面的普通的友谊关系进到建立党的工作的阶段。”他进而提出友工组分工的建议。为了寻找与国民党中央军的关系,他建议中共长江局给我党我军中的黄埔毕业同志一种具体的任务,要他们自己去建立或找好对象介绍给友工组去负责工作,以补救中央工作最薄弱的缺陷。这个时期他在东北军、西北军和部分川军中的统战工作搞得相当出色,受到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赞扬。


担任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政治教官

1939年1月,中共南方局在重庆正式组成,周恩来为书记,李涛为社会部委员,同时担任统战委员会军事组成员。

武汉失守后,蒋介石曾在南方军事会议上提出第二期抗战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方针,决定在湖南南岳举办一个游击干部训练班,并致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请派人去教游击战争课程。中共中央讨论了这个问题,认为是有利于团结抗战的措施,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决定派人去。毛泽东说:“去吧,去讲我们的一篇道理。”具体人员由周恩来和中共南方局商定。周恩来决定派叶剑英带领李涛、边章五等前往。李涛在游干班任政治教官,教授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及如何做群众工作等课程。

同年6月,周恩来由重庆回延安汇报工作,叶剑英调回中共南方局。李涛接任工作组组长和中共代表团团长,继续留在南岳干部训练班工作。随着国民党五中全会“防共”、“限共”、“溶共”的反动方针的确定和贯彻,开始了政策上的重大转变。此时,汤恩伯(系“游干班”教育长,当时比较进步)也已调赴前方,专任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游干班大部分人员跟着汤恩伯走了,班上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员由原来的1000多人减到460多人,一半为现役军官,一半为党务政工人员。课目内容也有所调整,反共活动明显增加。对此,李涛及时电告中共中央,并据理和当局进行面对面的斗争。

19394月,叶剑英与参加游击干部训练班的八路军军政教官在一起。左起:吴奚如、叶剑英、李崇、李涛、边章五、薛子正。

 

1939410日,在湖南省南岳干部训练班时合影。前排左四为叶剑英,前排左三为李涛,前排左五为边章五。

 

第二期结业后,鉴于国民党在训练班中有排挤、限制共产党的行为,李涛到重庆向中共南方局汇报,请示下一步怎么办。叶剑英当即请示中共中央。毛泽东估计,国民党虽然制造了一系列反共事件,但国共关系不至于一下子彻底破裂,故指示还要去。这样又继续办了一期。

中国共产党派干部去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及八路军、新四军在国民党正规军中的影响,是成功之举。以前国民党军队中很多人受反动宣传的影响,认为共产党是些青面獠牙的魔怪,杀人放火的野人。他们同李涛等中共人士接触后,认识到共产党人是最文明、最讲道德、最有理想的革命者。通过游干班,李涛等人在国民党军队中结识了许多朋友,并推动他们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在反“磨擦”斗争中,多持消极态度,有些还向我们提供情况。在解放战争中,纷纷率部起义。


情报战线显身手

李涛于1941年3月历尽艰险回到延安,先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后勤部经建部部长。同年秋,他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秘书长。1942年5月,他调任中央情报部第三室主任。同年12月,他又调任中央军委作战部副部长(当时作战部就是总参谋部,部长叶剑英兼)。1943年3月,他又兼任军委二局(情报局)局长。当时,军委二局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由于政治工作薄弱,领导不团结,加上生活很艰苦,大家意见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委决定派胡耀邦、李涛等去二局检查整顿。嗣后,李涛即兼二局局长。

李涛到任后,经过调查研究,把过去的四个处、两个科改编为五个系和一个处,人员也进行了合理调配。明确了领导分工,业务领导以主要精力抓钻研技术,训练干部。政治工作方面强调建立健全党委集体领导制,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凡重大问题均由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坚决纠正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的家长作风。为了加强各单位之间的联系,还成立了由各系主任参加的研究室,以便交流工作经验,互通情报,共同解决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此外,还建立了汇报制度,要求各单位定期汇报业务情况和思想情况。在同志之间又开展互帮活动,大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之风。这样,二局的民主空气浓厚了,团结状况改善了,各项工作出现了新面貌。

李涛深入业务工作,听取汇报,经常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如成立整编科,将各方面来的情况,整理汇编,去粗取精,然后上送中央首长。在他的领导和具体帮助下,这项工作搞得很好,为中央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对军委二局的物质生活非常关心。毛泽东在给叶剑英参谋长的一次电话中说:“二局工作这么重要,他们的伙食怎么搞得这样坏?我有三个侄儿,每次来都是面黄肌瘦。剑英同志,你想办法帮他们改善一下嘛!”李涛来二局后,对二局的物资困难十分重视。1943年,他响应毛泽东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全局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在业务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他坚持一手抓工作,一手抓生产,组织大家上山背柴、背米、开荒种地、纺线等。还开办了豆腐坊、磨坊、苗园、屠宰场、牧场、商店等。经过半年的努力,生产了大量的农副产品,生活得到了改善。过去一两个月吃不上一次肉,后来每月每人可以吃到3斤肉,蔬菜也做到了自给。

194010月,李涛参加了在延安王家坪召开的军工生产会议。自左起:李涛、叶剑英、朱德、叶季壮、李强。

1941年,李涛(右二)等庆祝新华日报成立三周年。

 

为了更快地打败日本侵略者,李涛于1944年夏向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提出全国各地建立联络机构,搜集战略情报的建议。同年9月9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建立联络机关的通令》。通令指出,为准备在大举反攻时配合同盟国军队作战,决定在我党领导的部队中设立联络处或设联络科,在某些军分区根据需要设联络站,对日伪军经常不间断地进行战略侦察。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都先后抽调人员,配备器材,建立机构,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情报搜集工作,基本上掌握了日伪军的重大动向和分布状况,为我军的反攻作战提供了决策依据。有些重要情报还及时通报给盟军和国民党军队。新四军与驻华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建立了军事情报协作关系,为驻华美军提供了大量情报,对美国空军准确攻击日军目标起了重要作用。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举行。李涛以正式代表的身份自始至终参加了大会,他积极发言,提出了不少有益建议。

1944年在延安党校学习时,党小组全体同志合影。前排右起:邓华、陶铸、宋时轮,后排右为肖向荣、左为李涛。


为巩固新中国出谋献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初期,李涛遵照中央首长的意图,为追歼残敌,解放全中国出谋献策,精心制定作战方案,给各野战军、各军区分配任务,提出具体要求。

毛泽东十分关心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问题。1950年8月23日,毛泽东写信给李涛:“李涛同志:西南军区为进军西藏,需要三十架高空运输机,请询空司是否已着手筹备,飞机和驾驶员何日可以筹妥,最近三四个月内有希望否,问明告我,并加督促为盼。”从信中看出毛泽东对进军西藏问题的关心和对李涛的高度信任。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面对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蒋介石深感在中国大陆已无他立身之地。因此,他一面将其“政府”和军队撤逃台湾,一面有计划地留置一批反动武装和特务分子,企图建立反革命基地,等待时机反攻大陆。

这些匪徒潜往各地后,勾结恶霸地主,搜罗散兵游勇、流氓地痞、惯匪惯盗,形成一股股猖獗的反动势力,多则数千、上万人,少则几十人,主要分布在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各省的接合部、偏僻山区和沿海岛屿。其中尤以中南、西南为甚,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安全和基层政权的巩固。李涛领导军委作战部,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结合各地的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剿匪计划。按照中央的要求,军委作战部先后抽调野战军39个军约150万人的兵力,在地方部队、民兵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经过重点进剿,分区驻剿和肃清残匪等阶段的艰苦奋战,取得了剿匪斗争的彻底胜利。从1949年下半年至1952年底,共歼灭匪徒武装240余万人,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平息了匪患,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稳定了社会秩序,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1950年6月25日,南朝鲜李承晚集团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对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进攻。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公然宣布对朝鲜实行武装干涉,并派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入侵我国台湾和台湾海峡。为保卫东北地区的国防安全,并在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反抗美国侵略,中央军委于7月13日作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组成东北边防军。8月下旬,中央军委又决定组成东北边防军的二线部队。在东南沿海地区也作了防备台湾国民党部队登陆袭击的部署。身任军委作战部部长的李涛,参与了中央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及决策,并根据会议精神调动部队,部署兵力。

1950年10月初,李涛列席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讨论并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策。10月8日。李涛受命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名义,起草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待命进军朝鲜的命令。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后,作战部的重点就转移到抗美援朝战争上了。为了更好地协助中央首长处理作战行动,沟通军委各部门情况,建立和苏联军事顾问团的联系,李涛等掌管作战行动及研究敌情的12人,迁入中南海居仁堂办公,组成总参谋部作战室,由他直接领导开展工作。

李涛经常根据朝鲜前线的作战情况,提出作战方面的意见,上报中央首长。同时,将各方面的情况汇集分析整理,立即通报朝鲜前线。当时,毛泽东主席还委托李涛代拟电稿,这些电稿经毛泽东修改后,发往前方。李涛白天黑夜地忙工作,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明显虚弱。当时作战局副局长张清化和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叶子龙,觉得这样下去非把李涛累垮不可,于是他们商量,夜里轮流代班,才使李涛的紧张情况有所缓解。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宣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李涛同全国人民一样,为抗战胜利而欢欣鼓舞。

10月,李涛调任中央军委作战部代理部长。中央军委作战部的工作很繁重,当时不仅管作战,还要管情报、通讯、军务、装备、军训、测绘等。在军委副主席、代理总参谋长周恩来和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叶剑英的直接领导下,身为作战部部长的李涛,在解放战争中不仅是中央军委首长的高级参谋和得力助手,而且因为他狠抓作战部的业务建设、作风建设,使作战部真正成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得心应手的参谋工作机关。

重庆谈判,经过43天曲折、复杂的斗争,10月10日签订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在革命队伍中,一些人对国内和平抱有不切实际的乐观。而李涛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本质认识较深,对《双十协定》不抱幻想,始终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领导作战部积极做好反内战的准备工作。

在军事上,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制定了“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提出“战胜蒋介石的作战方法,一般地是运动战。因此,若干地方,若干城市的暂时放弃,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随后,军委又发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中央这些指示,为我军战胜蒋军的进攻奠定了胜利的基础。李涛为这些作战方针和作战原则的制定,贡献了智慧和心血。

为了全面制定中国共产党的行动纲领,准备夺取全国胜利,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村召开会议,通过了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会议集中地讨论了军事问题,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它的核心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李涛在军事问题的讨论中,发表许多很好的意见,受到参会人员的好评。

1949年3月25日,李涛随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进驻北平,并在西苑机场检阅部队。图为李涛(左)、林伯渠(中)和王稼祥(右)在检阅车上。

 

1948年4月21日,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5月,李涛随中央军委机关到达西柏坡,任军委作战部部长兼一局(作战局)局长。9月8日至13日,李涛在西柏坡参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提出全党的战略任务是:建设500万人民解放军,在大约5年左右的时间内(从1946年7月算起),歼敌正规军500个旅(师)左右,从根本上打倒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48年8月至1949年1月,是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阶段。这期间,人民解放军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是中国战争史上空前的、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战略决战。经过三大战役,连同济南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共歼敌175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至此,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已从根本上动摇,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确定。在三大战役中,李涛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央主要领导人的得力助手。

1949年2月,李涛(右一)在西柏坡陪同毛泽东主席(左一)接见军委二局工作会议代表。

1949年12月,在北京南苑机场。右起:刘亚楼、聂荣臻、彭德怀、朱德、贾拓夫、许光达、杨尚昆、李涛、赖祖烈。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及其所属机构由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迁往北平。李涛随毛泽东、周恩来到达北平,并参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进北平的入城仪式。4月20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以排山倒海之势,发起渡江战役,23日,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期间,英国停在长江的军舰炮击解放军渡江部队。4月30日,毛泽东亲自委托李涛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发表声明,严厉谴责英国军舰“紫石英”号的侵华罪行。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李涛跟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典。这是他一生中最高兴的一件大事。


鞠躬尽瘁于党的三部事业

1952年3月10日,李涛奉命调任三部(情报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并担任党委书记。他到任后,立即以毛泽东题词和中央首长的指示为指针,组织党委成员和各级干部认真学习,反复宣传中央指示的重要性,号召全体同志为实现“打第二仗,争取全胜”的战略目标而奋斗。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他抓了组织整编工作,提出了组织整编方案,并报中央军委批准,组织实施。经过整编,工作机构精干了,效能得到提高,更加适应发展业务的需要。

 

李涛从三部工作的保密性、技术性的特点出发,提出对技术干部要实行“高门槛”政策。凡调来三部工作的技术干部,要经过严格审查和挑选。进入工作后,就不要轻易外调。他常以叶帅说的“桐油罐子装桐油”的思想教育干部。要求三部干部,要红在三部,专在三部,在三部干一辈子。李涛自己也正是这样做的。他常说,除非在三种情况下,我决不离开三部:上级调不能不服从;犯了错误不能不离开;老死病死再也干不成。李涛忠实地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为党的三部事业鞠躬尽瘁,直到离开人世。李涛经常强调“桐油罐子装桐油”和“高门槛”的干部进出政策,对稳定三部干部,促进干部革命化、专业化和保守三部机密起了重要作用。

李涛对发展技术业务极为重视,始终把它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来抓。他说:“技术业务工作在三部不是唯一的,但它是中心。党中央所以用那么多钱、那么多人成立技术部,就是让我们拿出成果,这就是三部的实际。如果不以技术业务为中心,而以别的什么为中心,那就不叫技术部了,而改名为政治部、卫生部或什么部了。”

为从思想上树立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决心,李涛在1953年三部第一次党代会所做的报告中,回顾了三部的历史,认真地总结了20多年来如何克服困难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李涛把它归结为五大优良传统:“埋头钻研,长期坚持,勇于创造,忘我工作,朴素生活。”同时,他还指出了有碍于三部前进的五种不良倾向,即:“个人主义,骄傲情绪,单纯技术观点,自由主义,优越感。”李涛的总结给干部、群众以深刻教育,成为三部思想和作风建设的指导原则。

李涛站在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的高度,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发展业务的指导思想。1954年2月,根据三部的业务工作需要和人员技术状况,他提出“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提高技术,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他说:“能否提高技术乃是关系到本部工作能否前进,三部事业能否存在具有决定意义的大问题。”为了使这个口号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实际行动,他撰写了《论本部当前的中心口号——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努力提高技术,技术决定一切》的论文,并报总政审批后,印成小册子,向全部同志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这篇论文分析了三部的实际情况,从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深刻地论述了提高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写道,“我们‘三反’后,工作有进步,但困难仍很多。如果不集中力量提高技术,那么困难无法克服,工作无法前进,党与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无法完成,我们将犯历史性的错误。今天提出这个口号,不但从三部发展的历史来看是必要的,同时从我们现在所处的新的情况来看也是必要的。”为了实现以技术为中心的口号,李涛还提出了十条具体办法。他要求全体同志深刻认识提高技术的决定意义,紧密团结,在党委领导下自觉地为实现以技术为中心的口号而努力。

1954年3月,李涛主持召开了三部党代表会议,动员全部同志为提高技术、战胜敌人而奋斗,极大地调动了全部同志的积极性,学科学技术、练业务本领的气氛异常浓厚,各项工作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技术业务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有效地配合了我党我军重大军事、外交、政治斗争,多次受到中共中央和军委首长的表扬。

1955年9月,李涛被授予上将军衔,同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5927日,李涛(二排左二)在怀仁堂的授衔仪式上。前排右一为徐向前,右二为聂荣臻。

 

1956年3月,三部召开了第二次党代表大会,李涛代表三部党委做了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强调:各级党委必须加强对技术业务工作和各项保证工作的领导,确保三年计划的顺利进行。

为了实现三年工作计划,李涛花了很大精力考虑业务工作问题。凡是到他手上的材料和有关文件,他都细心审阅。他经常和主管业务的领导同志商量业务工作,听取业务部门的汇报。他不但对三部工作的性质、特点了解深刻,而且对三部各时期的业务工作的基本情况,政治思想方面的主要问题,也掌握得很清楚。因此,他在解决各时期业务工作方面的主要问题时,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重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1959年,李涛提议由第一副部长彭富九同志当部长,他任政委。在工作中,他尊重和积极支持年轻部长和其他几位副部长的工作,后又提拔两位年轻局长当副部长,使三部领导班子后继有人。他一贯主张,要眼睛向下,干部从下边来,不能总向上级要。他对各级领导干部要求很严,不但抓思想带作风,而且教工作方法。他经常提醒领导干部,做计划要抓中心,做总结要抓典型,解决问题要抓关键。

李涛关心高级知识分子。1956年,他提出要按党的高级知识分子政策规定,认真解决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在他的建议下,三部党委常委专门研究了如何充分发挥高级知识分子的作用,鼓励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等问题,使党的政策落到实处。

李涛对教育训练工作一直很关心。他认为培养训练干部是保证工作的发展,争取“打胜第二仗”的重要因素。1952年,他兼任三部干校校长,为干校规定了“从工作需要出发,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办学方针,并明确提出干校的三项任务:“一是培养和审查新学员;二是负责技术干部的业务文化教育;三是轮训干部。”李涛还特别强调要培养与三部工作实际相联系的学风,即“埋头苦干,朴素生活,团结友爱,相互帮助,虚心学习,严守纪律。”

李涛(右)与任弼时(左)在天安门城楼上合影。

李涛与他的家人。

 

李涛提出要用离职、带职、在职等各种方式进行轮训干部。在干校专门办了一个干训队,分批抽调干部去学习,李涛亲自教授党史。他还为干训队请了许多地方老首长和知名人士讲课。

李涛对群众生活极为关心,但对自己和亲属要求很严。他到北京后,仍然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许多干部反映说:他们从来没有听到过后勤部门送过标准以外的物资给李涛,李涛也从来没有为私人利益向公家伸手;他的故乡也没有享受什么特殊照顾。李涛的模范行为,至今还受到群众的称颂。

1960年以后,李涛因积劳成疾,公务逐渐减少。1964年双目失明,次年5月离职休养。1969年10月20日从北京前往广州治病,1970年12月20日在广州逝世,终年65岁。

和平年代的李涛。


相关阅读:

中国将军文化网:李涛上将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三五文化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三五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马端街65号
联络QQ:1360781304 网站值班电话:1800460693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