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原来是高邮最美丽的公园——中山公园所在地,楼台亭阁,树木葱翠,环境优雅。1939年10月2日,日军侵占高邮后,就把这块高邮城内风景最漂亮的地方拉上铁丝网,变成了日军司令部驻地。高邮老百姓大都称该地为日军“洪部”。
昔日的“洪部”如今已变身占地5万多平方米,由抗战甬道、胜利广场、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及其他附属建筑共同组成的“红色地标”,成为扬州唯一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站在125米长的抗战甬道入口,锈红的底色让人沉浸在沧桑、沉郁的历史意境中。在这条被称为“裂痕”的甬道里,设计师用14个篇章再现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14年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尽头,胜利广场令人豁然开朗;对面“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依然是70多年前的模样:1945年12月26日,抗日战争高邮战役胜利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仪式就在这里举行。
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主管周越告诉记者,高邮战役为市民熟知始于2015年,恰逢这场战役胜利70周年,一系列纪念活动使得这场战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2017年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布展完成,对高邮战役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史料逐渐凝聚起一个共识,高邮战役是我国抗战史的重要一页。
迈入旧址肃穆的大门,一面电报墙引人注目。其中一封粟裕将军的电报还原了高邮战役来由。当年,在日本宣布投降4个月后,苏皖边区政府南面高邮城内的日伪军仍在负隅顽抗。1945年12月19日,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部署指挥,准备发动高邮战役,作战准备一切就绪,新四军军部突然发来电报要调七、八两个纵队前往津浦线。粟裕亲自起草长达千言的电报,详细陈述利弊,坚持要打高邮战役,终获同意。
一张作战地图清晰再现了当年的战斗部署:第七纵队以一部分兵力攻打邵伯,其主力则部署在扬泰线以北、邵伯以南地区,准备打来援之敌;第八纵队攻打高邮外围后攻城;华中军区特务团攻打车逻。
1945年12月26日凌晨,在新四军多路进攻打击下,日伪军纷纷缴枪投降。据相关文献记载, 高邮战役共歼灭日军1100余人,伪军4000余人,拔除了残存在华中解放区内的日伪军据点,是抗战中一次上规模的城市攻坚战,是全国歼敌最多的战役之一,高邮也成为抗日战争中解放的最后一座城市。
3天后,粟裕接见缴械投降的日本军官时,日军指挥官岩崎学双手捧着祖传宝刀,向粟裕一躬到底,说:“谨将这柄远祖相传的紫云刀,敬献给久已仰慕的中国将军。”这个献刀的场景,也被还原成一组蜡像。
曾经激战的净土寺塔一带,如今已成为高邮闹市区,而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依然向世人重现当年的烽火与硝烟,让当下的我们铭记胜利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