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报记者 杨珏 李建斌《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6日 07版)
【志愿军老战士风采录】
坚定的眼神,标准的军礼,精彩的演讲……10月13日下午,在山西省晋中市红军荣军休养院,96岁高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高晋文和晋中市70多名退休干部一起,重温那场惊心动魄的上甘岭战役。
“在朝鲜中部,有一座山,南面山脚下,五个高地犹如张开的五指。在这五指的食指与拇指背后,有一个小山村叫作上甘岭。”跟随着高晋文,大家一起回到了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
1951年3月,千千万万名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上甘岭战役一开始是围绕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前沿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志愿军防御阵地展开的,从1952年10月14日延续至11月25日,被称作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惨烈的战役。其间,美军投入兵力6万余人,出动3000架次飞机和170余辆坦克,向只有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发动900多次冲锋。
上甘岭战役中,高晋文任15军45师135团炮连指导员,由于连长负伤转移,高晋文军政工作一肩挑,抱着“人在阵地在,寸土必争”的信念,带领连队进行了43天的惨烈战斗,用血肉之躯阻挡敌人的进攻。
在战争中,高晋文挑起迫击炮手、军事指挥员、思想指导员、后勤保障员等多个角色。
在敌人封锁期间,干渴已超过生命极限,为了延长生命,不管人尿、马尿,渴了喝上一口,最后连尿液也没有了。高晋文数次向战士们强调:“没有命令任何人不准出坑道”“敌人把几处水源都投了毒,唯独留着下面这几处,为什么?就是等着我们出去,当活靶子打。我知道大家渴得难受,口渴总比丢了命强。上级正在做反击敌人的准备,大家要坚持!”
在高晋文的指挥下,连队以3人伤亡的代价歼敌800多人,赢得最后胜利。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取得“四多一少”的优异业绩:坚守天数多,消灭敌人多,取得战绩多,立功受奖人员多,伤亡人员少。
就在高晋文准备向战士们传达胜利消息时,刚走出洞口,不幸遭遇敌人余部炮击,头部和前胸被击中。虽然经过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至今仍有十几枚弹片留在他的头颅、胸部及身体各处。
“敌人密集的炮火可以削平山头,却无法战胜战士们坚不可摧的意志。”高晋文的话音刚落,会场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2019年,这样的课父亲讲了100余场。”高晋文的儿子高国新告诉记者,“虽然我们也担心他的身体,但这件事我们绝对不能干涉,父亲的心愿就是要发挥余热,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今年10月1日,20多名来自晋中市晋华小学的少先队员来到高晋文家中,围坐在他的身旁,听他讲革命故事。在鲜艳的国旗和红领巾映衬下,96岁的高晋文显得格外精神,他告诉同学们,从小要热爱祖国,学好文化知识,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高晋文经常告诫身边的人,“累不累,想想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渴不渴,想想上甘岭没水喝。”
2017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高晋文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捐赠了自己战争年代获得的荣誉奖章(证书)和上甘岭战地日记等10余件珍贵文物。其中,上甘岭战地日记里详细记录了每次战役的战前动员、战斗计划、战略布署、战果详情等,是全军唯一一本以连为单位的日记,十分珍贵。
说到捐赠的初心,高晋文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愿意将一切奉献给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昔日的战火硝烟已经散去,高晋文十分珍惜战友用鲜血换来的这份和平宁静。读报纸、看新闻、写心得是高晋文保持多年的习惯。看到中国军队一天比一天强大,现代化装备层出不穷,官兵的政治和军事素质不断提升,他感到十分欣慰。
虽然已经离开军队,但高晋文选择了在离部队最近的地方工作。他曾任假肢厂厂长,为伤残军人弥补缺憾;在荣军棉织厂,安置伤残军人家属就业;在红军荣军休养院,为伤残军人服务。他说:“伤残军人为祖国作出的贡献太大了,我能够亲自照顾他们,看着他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十分高兴。”
(本报记者 杨珏 李建斌)